“地方政府,水电合作的事。”张逸夫终于找到了掰出话题的时机,“盯好久了,现在有苗头了,我得亲自去一下。”

“这……”贾峦松使劲掰转思维,“这跨度有点大啊。”

“嗨,当年从省煤器到微机保护,从微机保护到环保设备,不都是这么掰的。”张逸夫挠头道,“借着东风,争取搞几个水电站,安身立命。”

“嗯……”贾峦松思索片刻后才说道,“流程如果到计委那边的话,我可以介绍你们认识。”

张逸夫闻言大喜,等的就是这句话。

第807章 以身作模

其实和地方政府都好谈,他们迫切需要电力投资,而电力部并不能满足每个地方的需求,部里通常跟经济更发达,需求更迫切的省份合作更紧密,这就让一些地方不得不抓住唯一的政策,自己政府办电,或者是民资外资办电,自行办电的情况极少,主要是因为地方政府的专业底子是一穷二白的,而且执行效率是呵呵的。因此在眼下的资源状况下,有了一丝参与办电的契机,张逸夫也是一直盯着的,博哥的一个重要工作也正是维持那边的政府公关。

所以地方政府现在不是难点,难点在核准流程上,最终需要计划委的批示,那帮老爷的思维想法,是凡人难以理解的。更进一步,贾老爷掌舵期间,对于电力实业的资本化改革十分谨慎,现在可见的,真正有规模的发电【企业】,其实也就是北漠罢了,华夏电力都排不上号,至于哈电一类的制造企业则是机械工业部那边的事儿。

这一点是张逸夫最拿不准的地方,很可能计委大老爷一句话,所有的前期努力和投入都付诸东流,可如果贾峦松能带一句话,这力道就不一样了。

“憋好久了吧。”贾峦松见到张逸夫振奋的表情才笑道,“你就非得有事儿的时候才说,再说情况没你想的那么紧张。”

“主要我这个人比较紧张。”

“得了。”贾峦松挥臂道,“与其担心计委,我觉得更要担心输电的问题。你得知道,曾经有一些民营资本的电厂,早早落成了,输电却没跟上,还是不能见效益。实际上就是跟电力部,电力局方面的沟通工作没跟上,尤其是滇南局,你得知道怎么回事。”

“我知道。”

“我这边,也就帮到这一步了,再多说话,就不合理了。”贾峦松话罢望向张逸夫,“你还记得,当年咱们在华北局筹建处的时候,你下班带我去二修厂么?”

“记得。”

“我当时就琢磨,你到底是几个意思啊。”贾峦松摇头笑道,“现在可以肯定你的意思了。个人情感上,我会支持你,但也就是个人情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