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算什么?就连范先生的父亲都肯受邀去乌先生那里做客,又何况是郑洪。他名气虽大,但是为人却还算是和蔼谦逊。再加上乌先生和他相识多年。
对于古黄河的问题,他们两人一直以来都是相互探讨,相互扶持的。只是乌先生志不在此,也无视那些虚名,所以才成全了郑教授的声明远播。否则郑教授的学术研究至少有一半应该归在乌先生的名下。”方敏笑了笑道。
“也是。”范剑南点点头道:“乌先生这么多年来,只怕无时无刻不想着找到黄河之中的河图。他花在研究黄河水域上的时间,只怕有常人的几辈子了。他要不算专家,还有谁算。”
“听你们说的这个叫郑洪的好像很厉害。我倒是有兴趣见见这个人了。”龙大胆也笑着道。
第1351章 不同的答案
郑洪确实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学者,在研究古代黄河水道的方面颇有建树。他所发表的多篇论文在国际上都很有影响力。被誉为古黄河研究之父,在他的研究领域,其影响力堪称是泰山北斗般的权威。
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这个人曾经一个风水师,而且他家三代都是。连真虽然自诩是古三合派的传人,但古三合派的真正源头,却是郑家。只是郑洪这个人很早以前就转为了现代学术理论家,也早就淡出了这一行。真正要论起辈分来,连真的师傅都要称他一声大师伯。
范剑南见到郑洪的第一眼就知道,这个老人绝对不是一般人。虽然他看起来更像是一个肤色黝黑的农民,而不像是一个高级知识分子。但身为术者的气质却是无论如何都抹不去的。
看到方敏和范剑南等人到访,老人还是很客气地把他们请进了客厅。几人坐下了之后,方敏对这个老人说明了来意。
郑洪点点头道:“这么说来,你们已经找到了当年唐泽演的镇河台?”
“是的。但是我们还有很多的疑问想要请教先生。”方敏谦逊地点头道。
“想不到,这件事还正如乌南明的预料。”郑洪苦笑道:“其实当年我们围绕唐泽演和他的镇河台,还曾经有过一番争执。当时,他认为唐泽演的镇河台,应该就是在河口镇一带。我却认为按照地理特点来说,镇河台不该在这里,而应该是更接近汾渭平原。因为那里河谷展宽,水流缓慢。河段两岸为渭北及晋南黄土台塬。我原本以为镇河台应该是在那里。想不到还是他猜对了。”
“郑先生,我们今天来是想请教在西汉时期,黄河中游的一些大致情况。最主要的是那个时期的河床高度和现今相比有什么不同。”范剑南问道。
“你是?”郑洪看着他有些惊诧地道:“这位朋友,你年纪轻轻,术法力量却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实在是我生平少见的年轻才俊了。请问,你是……”
“忘了介绍了,这位是范剑南,五术人宗师之一。”方敏点头道。
郑洪微微点头一笑,“现在的年轻人真是了不得,我在你这个年纪的时候,只怕连你的一半都及不上。你刚才所说的问题,我倒是可以很明确的回答你。黄河中游是指从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至河南郑州桃花峪间。他的特点是河道比降变缓,河床比较稳定,下切力量减弱,而旁蚀力量增强,因此河槽逐渐拓宽和曲折,两岸有滩地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