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2页

走着走着,他们又来到了那处水潭旁边,看着在潭水里游弋的白鹅,王操之忽然问道:“先生,你知晓我父亲喜欢白鹅,可知原因否。”

陈逸笑了笑,这能难倒其他人,怎么能难倒对于王羲之极为了解的他呢,“白鹅姿态优美,在水中悠然自得,通过这些白鹅,而书法同样讲究姿态优美,从这些白鹅的身上,或许能够领悟到一些书法至理。”

“先生大才。”王操之不禁拱了拱手。

在庭院之中游玩了一番,陈逸也是鉴定了全面鉴定了一些房屋,从里面发现了许许多多的珍贵书籍和字画,只不过,那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他却是未曾找到。

在这期间,他也试着用搜宝鼠进行了名称搜寻,输入了兰亭集序,可是搜宝鼠离去之后,却并没有传来信息,随后,他便放弃了搜寻,准备到时询问王羲之。

逛了一圈之后,已然有大半个时辰,陈逸不禁想到了正在练字的王献之,顿时笑着说道:“子重,不知子敬在何处练字,我们能否去看看呢。”

“子敬这小子练字的地方在另一个院子里呢,我们兄弟几人,父亲对他最是严厉,先生,走,我们去看看。”听到陈逸的话语,王操之不禁笑了笑。

陈逸点了点头,随同王操之一同向另外一个院子而去,王羲之的其他六子,现在大多都已然成年,而王献之所处的少年时期,却是其父亲王羲之书法大成的阶段,自然而然的会将一生所学,尽数的教给这最后一个孩子。

走到另一个院子之中没多久,看着眼前的景象,陈逸面上露出了惊叹之色,他面前此时此刻,正摆放着十八口大缸,与那王献之传说中的一个典故,一般无二。

传说王献之七八岁开始学书法,师承其父王羲之,有一次,王羲之看他正聚精会神的学习书法,便悄悄的走到背后,突然伸出手去抽他的毛笔,而王献之握笔很牢,没被抽掉,王羲之便夸赞他,此儿后当复有大名。

而在十余岁时,他自认为字写得不错了,便去问王羲之:“我的字再练两三年就够好了吧?”

王羲之笑而不答,其母亲摇着头说:“远着呢。”王献之又问道:“那五年呢。”

其母亲的头仍旧摇了摇,王献之顿时着急追问道:“那究竟多少年才能练好字呢。”随后又朝其父亲说道:“父亲,大家都说您的字写得好,那有什么秘诀。”

王羲之当时看了看他,心中想着,书法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怎么可能入目呢,于是他走到窗前,指着院内的一排大缸说道:“你呀,写完那十八口大缸的水,字才有骨架子,才能站稳腿呢。”

此时此刻,摆在陈逸面前的,就是这十八口大缸,之前仅仅只是一个典故,可是现在,这些大缸却是真实的出现在他的眼前。

观看典故时,或许没有什么感觉,可是当院子里的十八口大缸摆在眼前时,让人不禁产生了一阵阵的惊叹,这些大缸确实很大,如果每天偷懒的话,别说几年,就算是十多年,恐怕也练不完里面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