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代东又打听了农用车的价格,在市场里正好听到有经营户在向厂家进货,这价格嘛,隔着外面的门市有好几个门,但朱代东却听得清清楚楚。朱代东把那边厂家的出厂价报给李少林,李少林觉得,农用车的利润简直可以用暴利来形容。
像一辆普通的三轮农用车,李少林与朱代东详细核算过成本,如果批量生产的话,成本应该不会超过四千五百元,可是朱代东听到的出厂价,却达到了七千五百元,市场上的销售价格在八千五至九千五之间。一台三轮农用车就有三千元的毛利,四轮农用车的利润肯定更高,估计不会低于五千元。
第182章 无意中说出来的真话
朱代东与李少林在省城待了两天,天天围着农用车市场转,朱代东甚至还装作客户去试驾了几次,让李少林切身感受具体的数据。虽然县农机厂生产手扶拖拉机的技术已经很成熟,可这次毕竟是上一个新产品,以后有可能甚至还会买一辆其他厂家生产的农用厂回去当样品。
李少林是个很严谨的人,对于各种数据力求准确,朱代东试驾两次,对他收集准确的数据帮助很大。原本这样的事,他自己一个人来就行,但朱代东认为,收集市场信息,有他协助要好一些。事实上朱代东在市场里还确实听到了不少有价值的信息,比如哪些车的返修高,哪些车有设计上的缺陷,如果让李少林一个人来,这些话他是听不到的。
而且朱代东也需要第一手的资料来说服县里,重振县农机厂,对李少林来说是个机会,对朱代东来说何尝不是个机会?这是他担任县长助理之后做的第一件,也可以说是要打的第一场仗,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准备看他的笑话呢,朱代东岂能让那些人如愿?
坐在回雨花县的长途汽车上,李少林终于合上那本一直在写个不停的记事本,笑着对朱代东说,朱助理,你还真是与众不同。
“我长了三只眼睛还是四只耳朵?”朱代东笑着说,他在省城过得很充实,白天陪李少林转农用转市场,晚上李少林在房间里总结收获,他就去与严蕊灵约会,在省城的两个晚上,朱代东收获颇丰。
“朱助理说笑了,我是你说根本不像一个当过乡党委书记的人,身上没有架子,怎么会有威信?”李少林笑着摇摇头,朱代东虽然不懂机械,但却是正牌大学生,与自己在很多问题上能聊到一块去,而且这个人性格开朗,跟什么人都能说到一块去,这两天在市场里,如果不是他,自己恐怕再待十天也搜集不到这么多的信息。
“有威信不是看有没有架子。”朱代东轻轻笑了笑。
县农机厂要重新开工,并且生产新产品,农机厂的厂长余见勇是不能绕过去的。朱代东在向王力军汇报时曾经说过,有换一批人,还要处理一批人。这个余见勇就是要处理的人之一,此人担任农机厂短短三年多时间,就把一个好端端的农机厂搞得半死不活。早就有人反应,他是个腐败分子,也有人曾经到县里去告过状,但因为他在县里有关系,一直没事。
朱代东在农机厂就听到过余见勇的“名声”,当一名厂长被大多数工人所不耻时,这个厂长要说没有说话,鬼都是不信的。但自己只是县长助理,要无端端的强行要求处理余见勇也是不合适的,毕竟自己是县长助理,不是县委书记助理。
但如果县里支持自己为农机厂输血,那处理余见勇就名正言顺,但现在唯一让朱代东感到麻烦的是,余见勇的狐狸尾巴还没有露出来。朱代东也去过他家附近,余见勇夫妇很少会说到厂里的事。是啊,现在农机厂已经停了产,根本没必要说起厂里的事嘛,除非给他制造一个必须讲起的理由……
“李工,你们厂的余见勇厂长能管理好新的农机厂吗?”朱代东忽然问,李少林做人严谨,为人正直,从来不知道说话有的时候也要拐弯抹角,直来直去的,当技术干部,能一直当到高级工程师,也算他头上有只高香了。
“不好说,他的能力管理旧厂都不行。”李少林摇了摇头,余见勇把好好的一个农机厂给搞到停产,新厂若是还交给他来管理,生死难料。原本李少林对县里准备投资搞新的农机厂很有信心,可一想到会让余见勇这样的人来管理,他的心情就沮丧了许多。
“除了能力之外,他还有其他问题吗?比如说经济问题,生活作风问题。”朱代东问,跟李少林说话也得直来直去,你要是转了个弯,保不准他听不懂你的意思,一开始的时候朱代东还很不习惯,接触几次后,摸清李少林的性格,就好交流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