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开设粥厂

田守信跟在朱慈烺身后,脸色有点白,皇太子不走寻常路的脾气,他是知道的,赈济饥民原也没有什么,本就是朝廷的职责,但城外的饥民太多了,足足数万人,偏偏京师官家的粮仓已经快要见底,根本没有赈灾的能力。如果从市面上购买,却又没有多余的银两,不然京师三大营的军饷也不会一欠就是半年,无钱无粮,面对城外这数万的饥民,朝廷确实是有心无力。

而且一旦赈灾开来,不但京师的流民,就是河北山西的流民也会向京师流动,到时再多的粮食也不够灾民们吃呀。

朱慈烺手里倒还有十几万的银子,但那是京营的军饷,还有建军备武的经费,如果拿来赈灾,一旦花完了,急切之间,又到哪里去筹银?

想要劝阻,但又知道劝阻不住,田守信只能轻叹一口气。

马蹄急急,朱慈烺疾驰返回城内,在城西最大的一家米行--开泰米行的门前勒马站定。虽然他和赵敬之联合成立了京惠商行,并且有了在北京城内遍开米店的计划,但一切尚在准备中,京惠商行也还没有开张,此时要买米,只能向城中的老店买。

看一眼“开泰米行”的招牌,朱慈烺小声对田守信说:“带两个人,回府去提一万两银子来,记着,不要张扬,再通知顺天府尹周堪庚,令他带人即刻前往西便门准备开设粥厂!”

“是。”田守信躬身得令,带着两名锦衣卫快马回府。

朱慈烺下了马,示意剩下的四名锦衣卫不必跟随,然后他独自一人,施施然地走进了米行。

四名锦衣卫都是一脸为难,尤其是中间那名叫周泰的百户,他是四人的头,保护皇太子是他最重要的职责,无论何时何地,他都不能离开朱慈烺六尺之外,但朱慈烺的命令他又敢不听,只能咬咬牙,冲三个属下点头,意思是机灵点,一见情况立刻冲进去保护太子!

四名锦衣卫守在店门口,没有跟进去。

穿越到这个时代两个月了,对各种民生物资,尤其是粮食的价钱朱慈烺非常在意,他清楚的知道,粮价每一次小小的波动,都意味着底层百姓困苦的增加,也意味着百姓活不下去,有变成流民甚至是流寇的可能。

北京天子脚下,有各级官员的严厉督促,粮商们不敢太超过,不过即便如此,北京的粮价每年高峰和低谷之间也有差不多一倍的价差。每年夏粮和秋粮收获的那个月,是粮价的低点,一石米大约二两银子,而在夏收和秋收前的一个月是米价高峰,差不多三两银子一石,甚至可能到四两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