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少部分顽固的清流,梗着脖子站在原地不动之外,大部分朝臣都出列附议。
大势如此,王宏祚三人再无法坚持,王宏祚孤臣烈子般的哭嚎了两嗓子,控诉了一下兵部的罪行,终于是退下了。
龙座上。
崇祯暗暗松了一口气,本来他心里很忐忑的,不过随着早朝的进行,尤其是清流的攻击并没有他想象中那么猛烈的时候,他心情渐渐冷静下来,而朱慈烺的奏言和内阁的附议,则是让他彻底放松。
“杏山塔山撤军,乃不得已而为之,陈新甲有功无过,此事到此为止,不得再议了。”最后,崇祯做出圣裁。
清流们再是不满,也不敢抗旨。
接下来讨论的就是辽西局势。
锦州为界,往东为辽东,往西为辽西,锦州已失,辽东全数为建虏占领,建虏的兵锋很快就会指向辽西。
杏山塔山撤军,处在辽西中段的宁远就成了最前线,朝臣们一致认为要加强宁远的城防,绝不可再后退。
兵部右侍郎吴甡皱着眉头。
朱慈烺不动声色的向他摇了摇头。
吴牲本来想要抛出他“放弃宁远,全力固守山海关”之策,见朱慈烺不停的使眼色,终究是长叹一声,什么也没有说。
对于宁远,崇祯相当重视,当场又给宁远城拨付了五千两银子,并且严令辽东督师范志完,不惜一切代价加固宁远城防,以防建虏对宁远的进犯。
宁远议论的热闹,但却没有人关心杏山塔山两地军民撤退路上可能遇到的险境,朱慈烺暗暗叹口气,大明朝堂上,热血激愤的人太多,心思细腻,真正关心百姓的人却太少。或许在朝臣们看来,杏山塔山两地区区两万人口,根本不值得拿到朝堂上讨论,每日里被流贼攻破的县城州府,哪个不是十万二十万?这些小事,各地督抚自行处置就可以了,不必拿到朝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