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5章 外交风云

……

在开封和击退建虏之胜中,因为太子朱慈烺的亲自领军和垂直指挥,京营士气高涨,精武营和左柳营都发挥出了应有的战力,并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朱慈烺并不能保证自己在以后每一场战役里都能亲临指挥,因此,给将官们更多的自主权已经是一件必须的事情。

当初,为了精简人力,朱慈烺将那些不愿意退出京营的中层将官,从游击守备,甚至是副将,都一股脑的塞到了善柳营和左右两柳营中。精武营只设一主将,一副将,下面就是直接带兵的千总了,现在是时候恢复精武营的中层将官了。

五月。

朱慈烺决定调整精武营的组织结构,恢复精武营旧有的战兵营,设置战兵一营、二营、三营和四营。一营主官由游击将军阎应元担任,下辖两个主力千总队,一个炮兵队(五百人),一个骑兵队(三百人),杂役马夫一千人,一共四千八百人。

其中炮兵队虽然只有五百人,但却有火炮六十门,以铁铸的轻便灵活的四磅野战炮为主。

二营主官由杨轩担任,击退建虏入塞之战中,杨轩带队成功阻击了满达海的突围,更亲自击毙建虏大将,立下了大功,战后被提为都司。

二营编制如一营们,也是四千八百人。

三营主官由徐文朴担任。经历两战,徐文朴从千总提为守备。

四营主官是魏闯。

四个战兵营的编制都是以两千千总队为主体,加炮兵营和骑兵营,但不同的是,阎应元和杨轩率领的两个战兵营是为绝对的主力,炮兵骑兵和各种器械武器,都优先配置--虽然兵仗局镇虏厂一直都在加班加点的生产,但火炮遂发鸟铳的生产还是有点跟不上精武营的扩军速度,另外战马也是一个困难,所以现阶段只能保证阎应元和杨轩的两个战兵营的装备。

除去这四个战兵营,剩余的千总队仍旧归精武营主将和副将直辖--到现在为止,精武营一共有十六个千总队,共计两万四千人,年底之前,要扩军到二十四个千总队,杂役马夫还需要一万人。

而朱慈烺最为看重的神机营,从去年到今年,已经扩充了三倍,从最初整顿后的一千余人变成了四千人,各式火炮也从三百门增加到五百门,看起来数量只增加了一半不到,但这是淘汰旧式火炮之后的数量,比起过去的神机营,现在神机营的火气和机动力更加强大。

比起火炮数量的增加,合格炮手的培养,才是更不容易的一件事情,在朱慈烺看来,从去年到今年,神机营副将李顺和操练官焦勖最大的功绩,并不是在开封轰击流贼,为官军兵阵的防守,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持,并准确的轰伤了闯营悍将刘宗敏,令闯营大乱,而是为神机营培养出了一批合格的炮兵。

所谓合格,就是上得了战场,操的了炮,手不哆嗦,两百五十步之内,误差不超过二十步----这是李顺的原话,朱慈烺深以为然。

如果以功绩计算,现在神机营副将李顺其实应该备扶正,拔为神机营主将的,但朱慈烺却知道,这个任命绝对不会得到崇祯帝的同意,原因很简单,神机营主将是勋贵的“自留地”,历来都是勋贵出任,当年戚继光那么牛逼,都只能做一个副将,平民出身的李顺何德何能,怎么可以做主将?

所以,朱慈烺从来没有在御前提过此事--李顺现在虽然是副将,但统领整个神机营,有主将之实,如果冒然提出,令崇祯帝忽然想起,神机营还没有勋贵主将呢,给他派一个薛镰或者是李国帧那样的二代,那就弄巧成拙了。

如果是过去,京营有这样的肥缺,勋贵们早就抢破头了,纵使崇祯帝忘记,他们也会连续不断的上疏,相互推举,勾心斗角的提醒崇祯帝,但太子抚军京营之后,革除弊政,京营早已经不是过去的京营,想要贪墨军饷,门都没有。

没有利,而且还要接受太子严厉的监督,李国帧又殷鉴不远,因此,面对神机营勋贵主将的缺失,勋贵们都是静悄悄,没有人跳出来争抢。

李顺想做主将做不上,另一个主将却选择了急流勇退,那就是精武营主将吴襄。

四月,吴襄以年老多病为由,再次提出致仕——对吴襄来说,他一生都没有打过什么胜仗,虽然是辽东将门出身,但在辽东战场上却是败多胜少,好几次都差点成了建虏的俘虏,崇祯四年大凌河之败后,他就负罪归家,原以为这一辈子都这么灰头土脸,只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二子吴三桂的身上了,但没想到老来得福,在闲居了十年之后,竟然被朝廷任命为精武营的主将,更没想到的是,连续两场关系国运的大会战,精武营竟然都取得了最后的胜利,短短一年,胜过他一辈子得到的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