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前句,就是,一年两年,东宫太子就要上殿当皇帝了。可陛下刚三十五岁,还在盛年,不可能退位,难道是要篡位吗?
蒋德璟和范景文想明白其中意思,脸色如何能不变?
中国历史上,常常有人借助童谣蛊惑人心,又或者,童谣确实也常常能准确预测一些政治事件,比如东汉末年,京师长安有童谣流传:“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
千里草为董,十日卜为卓。何青青,不得生,意思是杂草长的太快了,马上就会被收割。果然,没过几,董卓就被王允和吕布诛杀。
又比如,初唐有童谣,唐三代后女主武王,唐太宗杀了不少姓武的,但却无法阻止武则。
再比如唐太宗自己,玄武门之变前,有人传言,太白现于秦地,下当属秦王。如果当时的李建成和李元吉听到流言之后足够警惕,不入玄武门,或者干脆先下手为强,未必就会有以后的唐太宗了……
本朝太祖跟随郭子兴起兵之时,也影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开黄河下反”。现在的闯贼,也影十八子坐下”。
蒋德璟和范景文都是饱读诗书之人,自然知道童谣流言的厉害之处。
“这是要离间太子和陛下,乱我大明啊!”范景文跺脚,忍不住叫了出来。
蒋德璟眉角急跳,强自镇定,捻着胡须道:“陛下睿智,外冷内热,此种拙劣的流言,必不会相信!”
李邦华默了半晌,缓缓道:“陛下多疑……也不能不防。”
蒋德璟着急的捻着胡须,道:“临侯先生一直都在通州,通州战事经过,他是最清楚的,太子殿下和建虏秘密协议,子虚乌有之事,可请他上疏!”
袁继咸,字季通,号临侯。袁临侯一直跟随太子在通州,通州之战的经过,以及太子有没有和建虏秘密协议,他是最清楚的了。
“流言已经传开,如果需要,不用我们提醒,袁临侯自会上疏,但怕的是,只靠几个饶上疏,未必能完全压住这市井间的流言。要知道,一个,两个……这是大忌啊。”李邦华愁眉。
“宪台以为该如何?”蒋德璟问。
虽然是内阁辅臣,但他和范景文都是后进,李邦华崇祯元年就已经是兵部侍郎,是东林前辈,不论声望还是见识,都为朝野所称赞,且东林从来不以官职论大,只论名声和资历。因此在李邦华面前,蒋德璟和范景文都不敢以阁员自居。
李邦华沉吟了几下,道:“其人之道还自其人之身,奸人传播流言和童谣,我们也用童谣制之……就以当年唐玄宗误信奸人,害死太子李英为题,我们编一首童谣,令人传播。以警醒陛下。”
“好。”蒋德璟和范景文都点头。
“其次,月底,就是今年最后一次经筵了,老夫正好为讲官,到时老夫想办法引出巫蛊之乱,以太子刘据被屈死为题,点醒陛下,相信以陛下的聪明,必会明白我的苦心,”
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每月一次,启帝时荒废,崇祯帝继位之后,尤其遵守。
到此,李邦华抬眼望向蒋德璟和范景文,沉沉道:“陛下多疑,在陛下态度不明之前,我们都不可以冒然为殿下辩解,以免给陛下造成,太子有党、声势已成的嫌疑,那一来,事情反而会糟!切记,切记。”
平日在朝堂,身为言官之首,左都御史,李邦华一直都比较克制,少有发言,但今日事关太子,又对着两个东林后进的辅臣,他也顾不了那么多了。
蒋德璟和范景文脸色忧虑的点头。
……
乾清宫。
殿前的飞檐斗拱之下,那悬挂了很久,早已经褪色发白的红灯笼,近日换成了新的,颜色红艳而喜庆,让人见了,心情不免好了几分。就好像大明现在的国运国势一样,已经度过了病危期,正在逐渐好转。
大殿郑
经过十的沉淀,崇祯帝已经从建虏退兵的最初兴奋和狂喜中摆脱了出来,虽然眼角眉梢的喜悦仍在,但已经没有最开始那么激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