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就抑扬顿挫的默念了起来。
明朝中央官员基本都是进士出身,人人都是背读的好把式,像吴甡这样的大才,随随便便看几次,几乎就可以倒背如流。
朱慈烺脸色凝重起来。
史可法要辞职!
大明一共设有两淮、两浙、长卢、山东、福建、河东等6个都转运盐使司衙门,其中两淮最大最雄,大明每年产盐四亿斤,而单单两淮一地就占了四分之一,所谓“天下六运司,惟两淮运司为雄,治莅三分司,惟泰州分司为最。”
所以盐政出了问题,朝廷第一个要查的就是两淮。
朱元璋在没有登基前,就于1366年始置两淮盐运使,洪武元年再置通州、泰州、淮安3分司判官。各盐场长官称百夫长。二十五年,各盐场改设盐课司大使、副使。两淮盐区设转运使1人,同知1人,副使1人,判官3人,各盐场大使、副使各1人;此外又设巡盐御史1人。
时至今日,主要官职并没有改变,依然延续洪武年的旧制,但不同的是,比起洪武年,现在的盐官盐吏一个个可是肥的流油。
此次左懋第两淮查盐,两淮盐运使冯导研和监盐太监杨显名虽然被拿下,但却坚不认罪,同知、副使、三个判官也都否认有贪污舞弊的情况,下面的小盐官一个个也是大声喊冤,左懋第和方正化拼劲全力,但也只查到了两三个小吏贪污的证据,其他盐吏俨然都是清官。
左懋第到扬州的第一天,身为淮扬巡抚的史可法就陪同查案,但即使如此,也无法撼动铁板一块的扬州官场。
两淮盐运司直接隶属于中央,和布政司、按察司平级,都是直接向朝廷负责的衙门,又有监盐太监坐镇,作为地方巡抚的史可法无权干涉盐政事务,但整个扬州官场对左懋第的抗拒,他却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他提出辞呈。
“纵放私盐、牟取暴利、勾结朝贵……”这是史可法点出的两淮盐政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