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页

发布会的时装,虽然价格高高的定了,仍然很快被人买走。不甘心空手而归的人、素来就讲究量身订制的名流、或者没有耐心耗着性子等新款上市的人,各自通过一些渠道打了招呼,想尽早得到想要的服装。

也接下了大批的国际订货单。于是想承接他们业务的服装商人又寻上门来,要选择厂家、下单时要商定服装的尺寸、确定面料、面料的质地和颜色……

总有许多琐碎的工作要打理,哪样都轻忽不得。大山还要留心面料方面的信息,详细打听明白面料厂家的情况,他在国内搞加工需要从这些厂家进货。而且,他自己另有打算,不甘心永远仰仗进口,人家为什么可以生产出这样高等的面料?能不能想办法同他们合资或者引进技术,自己办一个纺织或者面料厂呢?服装厂离不开面料,就像鱼离不开水。

其间他们不断接到别的品牌派对、或者一些私人宴会的邀请,人在江湖,该应酬的时候,总得出面打点。

有时候董洁陪在身边,更多时候,大山是独立打理这一切的。

“你对这些琐事本来就不感兴趣。为什么不趁着咱们在巴黎的时候,多去一些秀场和时装店看看呢?多了解一些国外的时尚潮流,做设计的时候也多一些把握,销售公司不是希望有更多的新款?你的工作才是重中之重。别的事我来做,不懂的地方,我就多听多问,多用些心思……”

董洁对设计之外的事并不在行,实在说起来,也并不感兴趣。如果不是有大山,她恐怕只能像自己请来的设计师一样,闯出名气,然后应聘到哪家公司做她的设计师工作去了。

“做一家企业的负责人,真的很不容易。”大山和销售公司讨论合约问题的时候,陪在一边的董洁不止一次这样想。谈判桌上的针峰相对,引用各种经济数据,甚至一些法律条文也要经过耐心的数次商讨……大山年龄不大,可是已经有七年多的从业经验,而且在北京大学读的就是经济学和企业管理,引经据典据理力争寸步不让,对方派出的商业精英,不敢存有一点小瞧或是侥幸的心理。

董洁仔细瞧他,并不显得焦燥,或者有不耐烦的样子。反而极有兴趣的趁机补充并学习一些从前知之甚少的东西,每每做成某件事,心情会显得很好,也会笑的很有成就感。

她就挑一些时间下厨,自己做东西给他吃。法国菜很有名,就像法兰西人相信法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一样,他们也自信法国菜是最好的饮食。不过,西餐厅讲究是讲究了,刻意营造的气氛里,唯独缺少了一种叫做“温暖”的东西。

大山一直是最好的哥哥,长兄如父,无微不至的照顾她,为她担惊受怕。她是懂事的知道感恩的好妹妹,近年来,常常会亲自弄东西给他吃。两个人都很擅长做饭,对彼此的口味拿捏的恰到好处。有人说,认真的去做还有为心爱的人做的饭,是不一样的,里面有幸福的味道。

“真好吃!”

他会大口的吃的香甜,“很久没有试过我的手艺了吧?等忙过这段时间,回国后,我来做厨师,做你喜欢吃的菜……”

准备一日三餐,为喜欢的人洗手做羹汤,感情的温暖和温馨,其实就表现在这样最细微最容易忽略的日常生活中,如细水常流,润物细无声。

马丁已经回去美国。他带走了北美一些要求订制业务的客户,算是分担了他们一部分工作量。

好消息是,巴黎的时装店终于开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