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页

四月十五,王主席去世;因为社会治安太乱,北京大学和北京外经贸大学都有学生遇害,这点燃了新的大规模的学潮的导火索。

四月十八日,凌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部分学生开始上街游行,王丹等人在天安门广场纪念碑前演讲。

到五月份,问题开始变化,欧美势力开始全面介入,包括香港台湾的社会,媒体也附和西方!

学校已经全面停课!

北大是中国变革的先锋。它的诞生本身就是一个变法的结果。l898年,内忧外患,国运衰微,有识之士无不思考拯救中国的良方。甲午海战的惨败,使人们看到了中国国民素质的低下,教育的落后,新学图强成为当时主流思想。北大一诞生,就担负着救亡图存的使命,试图通过教育挽救国家。这种历史使命感一直延续到今天,“以天下为己任”,既是北大的传统,也是北大精神魅力之所在。

北大是爱国运动的先锋。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封建思想却依然摧残着人们的身心。以北大人为主将的新文化运动轰轰烈烈地搞起来,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一篇篇战斗的檄文就是从这里传播开去,民主和科学在人们的头脑中开始扎根了,成为影响中国一个世纪的思想主题。

巴黎和约激怒了有良知的中国人,北大学子率先罢课,联合各大学学生游行,火烧赵家楼,取得了重大胜利。五四运动也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件划时代的大事,揭开了历史的新篇章。

日寇的铁蹄踏进了中国的大门,若大的华北竟然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北大学子掀起了一二·九运动,揭露了日寇妄图侵占中国的野心,唤醒了迷蒙中的民众……

现在,北大学子,又走到了第一线。

昔日与大山交好的同学、朋友,无不怀着极大的热情,积极投身于这场运动中去。作为数十万的人群中的一员在城市中前行的兴奋:他们高喊着自由和民主的口号,深信他们可以做出惊天动地的事来帮助国家走向更好的未来。

于大伟,一个从乡下来的害羞的孩子,在学生运动中取得了自信。随着这场全国范围内的学生运动的发展传播,他在校园内办了个广播站,同学们就可以播放新闻和讲话。他经常白天呆在广场上晚上呆在广播站,每次只睡几个小时,靠理想主义这个肾上腺素支撑着。

伍阿哥,另一个与大山交好的同学。他是满族人,据说还有一正黄旗的血统,他自个儿说,要是搁清朝他就是一皇亲国戚,一贵族。所以为了配合他没沾上皇亲国戚的遗憾,巧的是他正好姓伍,朋友们平时都管他叫伍阿哥,倒也朗朗上口。

还有曹浩然、康康……

董洁与他们都很熟悉,这些常与哥哥来往的人,都是学生运动中的积极份子。也许是传统的原因,北京大学是“重灾区”,学生投入的热情最高涨,也最容易受到影响。以致于事情结束之后,被列为重点处理对象,辙换了一大批校方的教职人员,而其后,连着好几届的学生,被送到陆军学院,进行为期一年的军训。

她人小言微,这些被某种热情激励的头脑发热的人,根本就把她劝阻的话当做耳边风,左耳进右耳出。她唯一可以欣慰的是,她到底劝住了哥哥,从始至终,大山都没有参加学生运动。

而这,却让他的同学和朋友感到不理解,进而产生不满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