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洁就没有这份顾虑。“哥,别想那么多。咱们首先是爱国和遵记守法的好公民,其次在力所能及的范围里也尽量做到了帮助别人、回报社会,这已经够啦。我们是商人,商人求利,那些忧国忧民的问题且不去管他,有句话怎么说来着?‘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是这个理,我也知道。”
大山仍然皱眉,“我只是在想,我们自己在做事前,能多从大局想一想总是好的。”有些人就是太缺乏大局观,有了好处理所当然是个人的努力,最不济也归结于运气,有了苦处便都是政府的错,于是怨声载道的埋怨这个那个,惟独撇清自己。
大山从来没有兴起从政的念想。中国人多,人心散地方也大,所谓政府,说白了不过是一些人集中起来处理国家的大小事,这些人没做好,另换一些人,也未必就会做的更好。至于当政的人怎么做老百姓才会更满意,这个问题自从八九事件后,他也不再去想了,所有的政治热情已经全部泯灭在那场风波里。
大山能做的,只是严格些要求自己,做多做少,总是心意,不会强求。再怎么说,从商多年,多方正的性子也便磨的圆滑多了,尤其是纷扰繁复的场面应酬最是锻炼人,况且,大山从不认为自己本质上有多么忧国忧民,他所以从商,出发点也不过是自己想过上好日子罢了。
大山与张凤桐的约谈只是私下里,知道的不过是他们两个。张凤桐那边多半不会说与第二个人听,万一传扬开来,不小心被人扣一顶官商勾结的帽子,却也不是闹着玩的。大山自己这厢,只告诉了董洁一人——他们两个之间基本上不存在什么不能说的秘密,更何况,他对董洁的能力有十足的信心,很想听听她的意见。
说到能力这问题,有件事大山从来没有明确的意识到:他自己对董洁实是非常有信心,但同时又把她当成一个需要小心照顾的孩子来看。有一点懒、有一点贴心,她之行事倒也贴合中国道家“无为而为”的宗旨。外人眼里,深居浅出的董洁,因为不了解便在她身上披一层神秘的外纱,亲近的人却把她当成一个孩子,但涉及大事,总是会不自觉的去征求她的意见。
他俩人商量后,决定抓紧时间,手里先攥多一些地,先把开发权拿下来。
这件事大山亲力亲为,另外相中了一个助手——张昊。
张昊父母的关系且不论,他的哥哥张凤桐是北京市副市长,就算是他自己顽劣不务正业的时候,玩伴也多是有些背景的高干子弟,他在北京人头熟,正是做这事的最佳人选。
初期大山尽可能把事情做的隐秘些,同时张罗着组建自己的建筑师班底。
三环内的土地开发权拿的困难些。很多地段虽然列入政府的拆迁计划,但并不是一年半载之功,其中涉及到补偿、安置、回迁等等诸多问题,往远了说,免不了要折腾个几年,急不来。
三环包括三环外的土地开发权相对来说就容易多了,不但大块而且有希望成片的拿下,只是被要求尽快上马一些工程,以缓解越来越严重的住房压力。
这边的土地因为连成片,大山组织人先大体商量出大概的整体规划,然后在局部一些地段打算着手兴建小区。董洁虽然不具备楼盘的设计能力,但她的指点和眼光就目前来说,却是无人可及。准备建做商业用途的楼盘,尤其是比较有优势的地段,大山暂缓开发——至少年内不会考虑。
事情一旦理出头绪,分清轻重缓急,忙碌的日子也就告一段落,按步就班一件件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