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页

老北京新春的禁忌从初一开始,有不少的理儿,不能扫地,不能泼水,怕把一年的运气扫、泼出去。不能动刀剪,不能蒸炒,取不能争吵的谐音。不能剪头,不能说不吉利的话,不能打破各种东西,还有腊不定正不娶的习俗。

老辈人向来讲究按着习俗来,至少在唐家,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初一不动扫帚的习惯。于是走来走去时脚下就发出咯吱咯吱的踩雪声。

新年第一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拜年。唐峰挨个问好,每问一声,手里就被塞进一个红包。小家伙最喜欢过年了,这时候上学的放寒假,上班的放年假,一大家人凑一块多热闹。

在幼儿园里学到很多东西,并且有过多次和大人去商场的经历,小家伙第一个清晰的就是钱财观念。过年有压岁钱拿,红包收的他眉开眼笑。

唐春燕婆家不在北京,每到年底,她基本上婆家一年、娘家一年轮流去。去年春节丈夫在国内,一家人在婆家团聚,今年只剩母女二人,早早就住到娘家。

前面的人都给了红包,临到郝璐,只空手摸摸唐峰的头,回他一句好。

唐峰不乐意了,他扳着手指一一细数道:“爷爷奶奶给了,外公外婆、爸爸妈妈给了,姑姑和哥哥姐姐都给压岁钱,璐璐姐姐的呢?”小家伙不客气的伸出手。

郝璐屈指敲他脑壳,“小财迷,别人都挣钱,姐姐是学生,哪里有钱给你?”

唐峰捂着脑袋不服气,叫道:“你跟小洁姐姐一样大,妈妈?”

他回头找妈妈,韩盼肯定的点头,小家伙脸上立刻浮上喜气,理直气壮道:“小洁姐姐都给了,看,这么大一个!”他挑出董洁包的红包——大山和董洁给的大方,单是装钱的红包就比别人的大,不是折两折包起来的那种,而是整张厚厚的撂成一叠。

他俩人挣得多,但,平时吃的喝的穿的用的买过来,长辈们这边并无二话,全部收下,钱却是不接的。用唐老爷子的话说,“我们老了,也没啥花钱的地方,国家管吃管住,我们不缺钱使。”大山拧不过老人家,只能每到农历春节,多包一些压岁钱给郝璐和唐峰。

这是哥哥姐姐的心意,长辈们不去干涉。郝璐和唐峰的压岁钱他们也不花用,在两人手里热乎几天,过后就要存到银行里去,用孩子们的名字开的户头。

郝璐好气又好笑,“你小洁姐姐挣钱了,挣大钱,我能跟她比吗?不满十八周岁就是未成年人,不用给弟弟妹妹压岁钱,小峰,你去问问你那些伙伴,哪家还在上学的哥哥姐姐给他们包红包呀?你呀,知足吧你,能收到你小洁姐姐的红包已经是大造化了。”

唐峰听的有点迷糊,不懂,但两个姐姐一般大,一个给了,另一个不给就是不对,他只认准了这点,“不行,要给!”

“我跟你说不清!”郝璐求救的望向外婆。唐奶奶却笑而不语,任她自己应付。“小峰乖,待会儿姐姐让奶奶多做点好吃的给你吃。”

“压岁钱!”小家伙坚持,伸出去的手更往郝璐跟前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