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页

按理说,火车路过沈阳,先登门拜见才是正礼,只是大山归乡心切,想想觉得回程时时间和心情更适合。如此最终便决定路上不做停留。

两位老爷子上了年纪,身体不若前些年硬朗,从前的老战友陆续有人离世,也有人在医院或家里长年病休。大山和董洁每每想到这些,就觉得惭愧。

老人家对他们可谓恩重如山,人到晚年,其实最喜儿孙绕膝。但,儿子媳妇工作忙,这些年城市发展,单位分了新楼房,住的越发远,不能在跟前尽孝。孙子辈呢,要么是上学课业繁重,要么如丁睿人在边陲为国家边防效力,而他们兄妹俩忙着自己的小日子,平时竟只能靠电话联系。

好在农场正在积极投入建设中,老人家颇感兴趣,已经答应到时候搬去农场住些日子——大山下定决心,一定想办法把暂住改为长住。

一路东想西想,到了西平县城,进山前给长辈们打电话报平安。

唐老爷子和沈阳的两位爷爷,对大山此次回乡很是关心。他们是知情人,单见他几年从来不提故乡的话题,便知他心底实是存了未消的心结。话没有办法说的更透,能做的也只是殷殷相嘱,要他有事及时打电话。

此次大山带上了四个保镖。

进山前照例是一番大采购,主要是吃用之物。

邻居大叔不识字,他每隔一两个月会托人写封信给兄妹俩,只是寥寥几句话,说些村子里的情况,最后添上说自己身体好、勿念一类的话。

大山对董洁笑道:“大叔说现在乡亲们进城方便多了,路上大半地方都修了路——”虽然通不了车,骡马通行却不是问题。

鉴于此,大山给旅店老板些钱,他人头熟,请他帮忙联系一位当地人,雇了几头骡马驼东西。

第二天一早,几个人进山了。

骡子是马和驴的后代,性情温顺,基本上没有生育能力。北方农村多半喜欢用骡子来拉车,它耐力好,像马一样高大,又比马更好伺弄。

大山挑了一匹品相最好的,在马鞍上另铺了一层毛巾被以减少颠簸,让董洁骑上去。她学过骑马,这般骑骡子倒也不困难。

“哥,你也坐呀。”她招手道。

“不了,我走路就好,只当锻炼身体了。这些年净坐办公室,出门就有车代步,这样下去可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