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页

有些人曾经互为对手,或者不亲近,这样的情况有,也算正常,毕竟,真要一片和气融融反而倒是不正常的现象了。要维持表面上的风度并不困难。

今天一些人齐聚一堂,几个以服装及外贸起家做大的人,或者与这个行业有点关系的人,提出想办一届青年服装设计师大赛。

进入九十年代,这几年国内经济进入了一个高速增长和腾飞的时期,新的朝阳产业出现并表现活跃,其中以服装产业表现得最为活跃。

国内原有企业越大做强的同时,又出现了许多新的服装企业,整个产业也越来越走向成熟。各地政府和领导都提倡要创名牌、名企,放眼世界,在各地也举办了很多博览会。另外,服装科学研究、教育和商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在大城市里,女人都习惯到专卖店买衣服鞋子,而低收入的女性则更多地光顾各种服装摊。国内服装至少在高端人群中已经实现了与世界的同步。奢侈、豪华、昂贵不再是用来批判西方生活方式的专用词,而成为人们理直气壮地追求的生活目标,对名牌的崇拜成为高尚品位的表现。

作为国内最著名的本土名牌——东方元素服装公司以其东方元素品牌独占螯头,不但从中获取利匪浅,更在全世界著名服装大牌纷纷进驻中国市场的大趋势中,抢得先手,利用多年来在全国各大城市铺开的完整的销售网络,dj no 1杀进中国市场,并取得开门红。

在上海广州等一些著名商场里,dj no 1不但成为唯一一个挤进去和国外大牌一起销售的国内公司创出的品牌,更占据了商场销售中非常明显和有利的地理位置。其售价和销售成绩,结合后算下来的纯利润根本就是暴利,让国内同行眼红不已。

如何拥有优秀的设计和创意,如何创造出服装的高附加值,如何打造在国际上叫得响的自有品牌,这些都是国内服装界近来最被关注的话题。

财富,永远是最让人关注的焦点。而创造出财富神话的主人,想让人不佩服都不行。借着近水楼台的便利,大家起哄让大山谈感想谈经验,并各抒已见。

今时今日,一些在服装界叫得响的企业,以及更多不为人知悄悄富起来的一群,很多人或多或少都沾过大山的光。包括他的经营思路和方式的借鉴、他公司出产的衣服的款式花色的模仿甚至是盗版,等等。

便是这个新成立的小圈子,也不乏大山昔日的对手,比如说于乐江。

“我个人认为,人才是第一生产力,这是李总的公司成长壮大的关键。”

于乐江想到那个九岁稚龄即在巴黎登台亮相、惊艳国际时尚界、被公认为是天才少女、时装界的精灵的董洁,不着痕迹的低低叹出口气,接着道:“公司的发展和赢利,除了管理人才,就服装企业而言,时装设计师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现在用的设计师,大多数人只懂得一味跟风,盲目模仿国外的流行,做不到在参考的基础上自主创新,其结果只能是东施效颦……

李总的服装企业之所以取得成功,我认为他的品牌掌握了‘中国元素’的真正魅力,dj no 1这几年致力于把中国文化里最美的东西展现出来,最终成功征服了全世界……中国传统面料丝和麻被不断应用,设计师更加注重丝、麻本身的特质,并将服装款式与面料结合得相辅相成……就算不出国门,我们大家如果去一些大商场,如果你们留心看一些国际知名品牌的女装,就会发现它们也会借鉴一些传统的中国元素来完善自己的作品,像刺绣、丝绸、印花,以及一些中国味儿浓厚的图案。这些中国元素巧妙地出现在服装或饰品的细节处……为什么李总做的比我们好,比所有人都好,首先他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也在向全世界推广中国的传统时尚,这一点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他最后总结道:“我们在起跑点输给了李总,未来如果不想距离继续被拉大,举办服装设计师大赛,选拔出优秀的设计师人才为我们所用,这是当务之急。”

第三百四十一章 小家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