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页

杨主任也不隐瞒,好人做到底,实话实说,他说:“既然同是杨家人,也就不说假话,你那湖养个几百万尾都没什么大的问题,可我每年就那么点种苗,不够你一家用。行,这次我把家底都兜给你,二十万尾,都是有一两年的苗,都给你,这鱼生存能力强,不但吃草,还吃小鱼杂鱼,所以繁殖能力强,生长的也快,一条能到五、六十斤,而且头大肉多,只要不是人为投毒,湖水见底,我包你不出三年必有所获。”

杨主任一指鱼头,“你知道一个鱼头的出湖价是多少吗?至少一百,不包鱼肉。”

杨志远心里一算,真要是如此,这笔生意可就合算。

杨主任又说:“只是老弟真要把这二十万尾拿到手,只怕还有些难度。”

难度在哪里,还是那个字‘钱’,杨家坳那地方杨主任知道,什么都有,就是没钱。可二十万尾鱼,是有成本的,人家科研单位,本就穷的叮当响,这次因为资金紧张,才不得已而为之,虽然不为发财,但也得保本。二十万尾,市场价不低于五百万,一次性兜售四百万得了,可必须得先钱后货,这点不好通融,不然他杨主任无法跟干部职工交代,所以有难度。

杨志远是学经济的,这道理他懂,也算得清帐,明白杨主任说的是实情,他能如此,已经是仁至义尽,很是仗义。

杨广唯杨雨菲开始也和杨志远一样兴奋,可一听杨主任说出四百万这个数字,杨广唯杨雨菲倒吸了一口寒气,心知只怕全杨家坳人加起来也没有几个现金,这好事都到家门口了,却入不了门,心里不免有些沮丧。他们望了杨志远一眼,杨志远却看不出有什么异样,一个劲地朝杨主任他们三人敬酒言谢,胸有成竹,毫不在意。不止是杨广唯杨雨菲兄妹不解,杨主任一行三人也是纳闷,怎么看,杨志远他现在也不是一下子能拿出四百万现金的主。

却不知杨志远早已把鱼头的味道吃了个透心透肺,心有感觉。他已经明白张平原把自己带来是什么意思,张平原是诚心诚意地要帮自己一把,也知道张平原既然有心,肯定会料到事情会如此的发展,钱的事也肯定有所考虑,不必忧心,只须喝酒。

张平原面带微笑,笑眼旁观。知道杨志远此刻已经明白了自己的心思,心知自己没有看错人,杨志远这个学生非池中之物,假以时日,必将成就非凡,自己只怕只能望其项背。再想,杨志远甘愿放弃安逸而回乡带领乡亲们创业,精神何其可贵,创业难,回穷乡僻壤创业更难。这么一想,张平原更是有心推杨志远一把。

这时酒至尾声,彼此都很尽兴。杨主任和张平原碰杯,对张平原以前对农科所的帮助表示感谢。张平原说:“哪里哪里,作为政策性银行,我们对你们科研工作者的帮助还很不够,就拿你们那科研楼来说,我听说因为缺少资金已经停工了。”

杨主任点头称是。心里不免嘀咕,心说停工这事张平原心知肚明,之所以停工,应该和张平原还有着很大的关系。

张平原到任之前,农科所从其前任手里贷了一千万兴建科研大楼,本来说好了,会续贷三百万。可没曾想,前任调走,张平原接任。张平原监管出身,对前任的工作进行了一番梳理,于是发现了一些问题,农科所贷款一千万兴建科研大楼的项目也在其列。

张平原办事认真,一有疑惑他就亲临现场自行解惑。当即就在现场发现了问题的所在,农科所兴建科研大楼确有其事,但其乘机夹私,在科研大楼旁边顺带兴建宿舍楼若干,不然其也用不了几多贷款。

这种事情机关院所一般都是如此操作,应该属于‘潜规则’,何况还是张平原的前任所为,张平原要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了。可偏生张平原较真,三百万贷款停贷不说,还把上面拨给农科所下半年的五百万科研经费扣住,似有抵消贷款之意。这简直就是釜底抽薪,要杨主任的老命,别说科研大楼停建,就是职工工资的发放都成了问题。

这些天,杨主任上蹿下跳,请客吃饭,无不是为了张罗此事。张平原此时这般问起,是何用意。

好在张平原马上开口,很是严肃,说:“杨主任,这就是你的不是了,科研大楼半途而废,那岂不是对国家资金的浪费。有困难可以找我们嘛,是不是我们银行的服务工作没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