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然下了楼,心想,这个杨志远胆识过人,不简单,还真是值得一交。
经过一夏的抢修,进入杨家坳十几公里的山道都加宽了,可以双向会车,进山那几个弯道已经被乡亲们拉直了。有些地方的石头太硬,乡亲们想尽了主意都是没辙,杨志远没讲什么客气,直接找到洪然,让县公安局批了点炸药,请交通局长延平安排两个爆破专家进行了爆破,一切顺利,没出什么事故。为了减少修路对山体植被的破坏,杨志远安排乡亲们在路的两旁移栽了深山里的高大笔直水杉和银杏树,既美观,又实用。只是路是沙石的,今年要用钱的地方多,为了减少费用,杨志远没铺沥青,想等明年再说。
路通了。工业区的第一栋木质结构、带有杨家坳建筑风格、古色古香的独特厂房也建成了。这是杨家坳的一件大事,按杨志远的意思,一切从简。
杨石说:“这可不能听你的,这是我们杨家坳村多年不遇的大事,得操办操办,也让乡亲们乐呵乐呵。”
杨志远一想,也是,这几月,又是修路,又是建厂,乡亲们忙得够戗,趁这个机会放松一下也好。
按村里老人算好的黄道吉日,杨家坳村举行了厂房的封顶仪式。按杨家坳的规矩,杀猪宰羊,鞭炮轰鸣,锣鼓掀天,沉寂的杨家坳终于欢天喜地了一回。
厂房建好了,杨志远打电话告诉了杨建中。杨建中挺惊讶,说:“看不出你们杨家坳的进度还蛮快的。”
杨志远说:“这是自然,乡亲们都憋着一口气,就想着赶快让机器运转起来。”
杨建中说:“好,赶明儿我就安排工程技术人员押送设备到你们杨家坳来,你安排几个文化程度高、做事机灵的年轻人,跟着学习。”
杨志远说:“我这里早就安排好了,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就等你了。”
杨建中说:“好,你明天就安排人手接货。”
第二天中午刚过,农科所的第一台车就到了,这台设备比较大,有十来吨重。杨家坳没有大型起重设备,好在杨志远早在厂房边砌了装卸平台,杨志远亲自带着杨广唯、杨呼庆和杨家坳的年轻人开始往新建的厂房里移设备,他们用的是杨家坳的土办法,在设备下放滚木,用葫芦拉,用撬棍撬,没费什么事,等第二台车到,第一台设备已经安装完毕。农科所的工程人员直夸,说:“还真是不服不行,还是土办法管用,就是用起重设备也没这么快。”
杨志远干得正欢,杨雨菲急急地赶来,说:“小叔叔,有电话找你有事。”
杨志远问:“谁啊?我现在正忙着呢。”
杨雨菲说:“他没说,他说过十分钟再打过来。”
杨广唯说:“小叔,你先去,这里有我们,没事。”
杨志远不放心,说:“你们可要听技术人员的话,小心行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