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页

蒋海燕于是一指其中的一个地址,杨志远一看是方明爸爸的老家。心想先去老家看看也好,让安茗先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免得猛一见生母,反而不知该如何是好。

杨志远说:“蒋总,借你的车和司机用用也就是了,你就不用陪了,大家自行其是如何?”

蒋海燕如何会肯,说:“怎么,嫌老姐我碍事?”

杨志远笑,说:“是有点。”

蒋海燕哈哈一笑,说:“就是嫌碍事也是碍定了。到了沿海,我说了算,由不得你。”

司机早把车开上了机场高速。沿海这些年发展迅猛,早就与当年陈明达到沿海时的情形不可同日而语,当年陈明达到安茗的老家坐汽车走山路,起码用了一天一夜的时间,此次杨志远他们却没费什么力气,全高速,四车道,杨志远他们只用了两个小时就到。杨志远不能不感叹,沿海的经济实力到底是比本省强,本省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不过是贯通了两条高速公路,沿海的高速公路却已是四通八达,非常了得。

杨志远叹服,说:“什么时候,本省的经济能赶上沿海省就好了。”

蒋海燕笑,说:“志远,贵省的经济日新月异,发展势头迅猛。我相信用不了几年,肯定可以达到沿海现在的水准,但是要赶上沿海省,我看只怕还有些困难。”

杨志远笑,说:“蒋总这话倒也属实,本省在发展,沿海同样也在发展,但该追的还是得追,该赶的同样得赶,你追我赶,才有奔头。”

下了高速,拐上一条省道,省道虽然不及高速,但也是一条笔直的康庄大道。乡野之中也是如此,水泥沥青路,四通八达。当杨志远感到大海潮湿的气息扑面而来之时,安茗的老家也就到了。

还是那个小渔村,但与将军的讲述,早就不相庭径了。一条笔直的大街从山上直达渔村的小码头,大街的两旁是清一色的依山势而建的小楼房。

所谓近乡情怯,安茗一踏上故土,看着眼前的场景,脑海中使劲地搜索,看自己是不是可以找到一丝儿时的记忆,可时光荏苒,年幼时零星的记忆早就被时光消磨得一干二净,安茗的记忆还是一片空白。

安茗站在街口,茫然不知所从。杨志远看了安茗一眼,安茗布衣牛仔,海边的风吹拂着安茗的发,碎碎的,有些凌乱。杨志远看着此时茫然若失的妻子,有些小心疼。他伸出手来,轻轻地握住安茗的手,说:“安茗,走,我们找个人问问吧。”

安茗点点头,顺从地跟在杨志远的身边。仨人朝街边人家走去。杨志远他们站在街口驻足观望良久,早就引起了乡亲的注意,三人往海边走,马上就有一个村干部模样的人走过来盘问。杨志远问:“请问你有没有听说过方明、王秀梅的名字?”

村干部困惑,说:“方明?王秀梅?我们村的?没有听说过!”

杨志远一想,此人三十岁左右,尚属年轻,对于那段历史只怕知之不多。杨志远说:“那么这个渔村姓方的人多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