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远一瞪眼,痛斥:“你还想有下次,我可告诉你,再有下次,就不是十几二十万可以解决的问题了,同志哥,我希望你们抓好安全生产,钱是个好东西,可真的买不来生命,你的生命金贵,我社港治下群众的生命就不金贵了,我告诉你,我绝不允许下次再有这种事情发生。”
施工方的负责人一听杨志远义正词严,顿时冷汗直流,连连说:“杨书记批评得极是,我方一定会谨记此次教训,狠抓安全生产。”
朱氏能源作为投资方,此事与朱氏能源关系不大,杨志远把朱少石叫到一块,无非是在施工方不肯就范时,让朱少石作为投资方一同向其施压。现在施工方知道审时度势,对杨志远所提要求一概应承,也就没朱少石什么事了。朱少石这人倒也大气,这从他一见杨志远一出手就是一万美金就可见一斑。朱少石这次主动开口,说杨书记,你刚才那话很对,钱无非就是一个数字,这样吧,我们朱氏能源同样出十万的抚恤金,也算是我们朱氏能源的一点心意。
朱少石此举还真是有些出乎杨志远的意料,杨志远点头:“如此极好,虽然于事无补,但对于小女孩的家人来说也算是一种籍慰。”
杨志远把徐菊叫到一旁,把这二十万的额外赔偿告诉了徐菊,二十万在当时来说,可以说是一笔巨款,大大超出了徐菊的想象。徐菊这次不再叫杨书记了,说:“志远,谢谢你。”真心实意。
杨志远说:“不用谢,应该的。”
保险公司还在斤斤计较,对此杨志远自然不好掺和什么,人家有人家的规矩。杨志远只是说了一句,能带过去就带过去算了,毕竟和生命相比,金钱不值一提,你说呢,同志。
杨志远是县委书记,这么一说,自然效果明显,毕竟保险公司在本县有诸多事情需要县委县政府的支持。计算方式是死的,标准却是活的,保险公司最终赔付四万五千三百元整,家属再无二话,此事圆满解决。
第3章 多方会谈(2)
尽管枫树湾和社港县政府还没有就归还枫树湾乡亲们的欠款问题进行会谈,但一事归一事,施工方和朱氏能源在死亡赔偿金表现出的诚意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枫树湾的乡亲们没有在此事上过于纠缠,枫树湾的老人一发话,立马有人将置于村口的铁钉耙齿移开。
停靠在村口的货车经过一天的等待,终于得以重新启动,鱼贯而过,有如一条长龙,朝枫树湾的深山老林而去。
杨志远随即和朱少石、施工方就其他诸多事宜进行了一番商议,比如说施工机械、货车、罐车,进进出出,对村道碾压严重,村道的定期维护问题;比如说施工方定时在村道洒水减少扬尘的问题;比如说村里老人小孩众多,车辆进出频繁,关于在途经村道的主要路口设立交通协管员的问题;以及水电站建成以后,村道的路面硬化问题;以及部分山林经过挖山运石出现松动,有必要加固山体,开挖导洪沟,预防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等问题,林林总总,事无巨细,多达数十项。
枫树湾的乡亲们能想到的和不曾想到的,杨志远事无巨细,代表枫树湾的乡亲们和朱氏能源、施工方一一进行落实,敦促此三方形成文字,签字画押的,让人无话可说。朱少石对此予以配合,他知道杨志远把这些问题摆在桌面上,加以明晰,对大家都有利,虽然朱氏能源会因此增加一些支出,但可以减少与当地百姓的摩擦,对工程进度有利。虽然在商谈中,杨志远明显地偏向于枫树湾村,但其目的还是为了一劳永逸地解决困扰水电站的一系列问题。朱少石现在已经深刻地认识到,水电站即便是建成,与周边百姓和谐共处仍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朱氏能源现在适当地让些利益,做些妥协,于长远有利。朱少石有些后悔,当初在枫树湾村与水电站初起纠纷之时,尽管自己这方没有过错,但当时适当地退让一下,妥协一点,表现得不那么生硬强势,事情也到不了今天这般不可收拾的地步。水电站处于枫树湾村,今后需与其长久为邻,而结怨,会疼,伤人伤己,得不偿失。朱少石是生意人,自是明白和气生财的道理,当初之所以表现强势,也是气恼于社港政府招商时百般应承,朱氏能源一经入驻,却是阳奉阴违,节外生枝,平生事端。当然了,与枫树湾的纠纷也不是一无所获,杨志远的上任应该是此次事件的最大收获。此人,朱少石有了解,不简单,有些本事,是个人物,值得结交。
朱少石知道杨志远此举目的无非是在柔和朱氏能源和枫树湾村的关系。朱少石虽然嘴上没说什么,但心里却是感激万分。
当然道路的维护、沿途洒水这些问题大家可以站在河边,指指点点,一锤定音,而导洪沟之类则需要多方亲临现场,现场办公。
于是兵分二路,一路由孟路军县长亲率黄青海和枫树湾的乡亲们先就还款问题进行磋商,县里的财政确实有困难,希望乡亲们加以通融,钱是一定会还的,但恳请乡亲们给些时间。这种事情需要晓之以情,苦口婆心,得由孟代县长和黄代乡长,施展外交才能才行。目的明确,那就是让枫树湾的乡亲们从此不再发生因为政府部门的错误,而动辄就禁止施工车辆通行,影响人家工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