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页

真正让省长疑虑全消,还在于省长向老人家告辞的时候出现的一个小插曲。省长一看时间差不多了,和老人家交谈的颇为愉快,收获颇丰,也该上车,继续前行了。省长于是向老人家告辞,说:“老人家,耽搁你这么久的时间,也该走了。”

老人家笑,说:“我们农民别的没有,就是有时间,汤教授要是不忙,到我家吃了午饭再走也不迟。”

汤治烨笑,说:“老人家,只怕不成,你看看,这次来的队伍太大,都好几百号人,都跟着去,只怕挤都挤不过来。”

老人家笑,说:“我倒是把这茬给忘了,现在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这几百号的吃喝是没问题,但是没准备,只怕还真是坐都没地方坐,那我也就不留客了。”

汤治烨笑呵呵地与老人家握手。老人家这时突然冒出了一句让大家都意想不到的话来,老人家说:“汤教授,我敢断言你肯定不是什么教授,而是个大领导。”

汤治烨奇怪,笑,说:“老人家,何以突出此言?”

老人家呵呵一笑,说:“山野之人,虽然见识不多,但并不愚钝。一来,汤教授真要是省农业大学的教授,病虫害防治方面的专家,怎么自始至终,只问产量、收成、奔头,不问去冬今春油菜籽病虫害的防治情况,真教授不会这么做。”

汤治烨哈哈一笑,说:“看来本教授还是不够专业,老人家,既然有其一,肯定就有其二,那么不妨说说其二。”

老人家接着说:“其二,杨书记孟县长在咱们社港,那是多大的领导啊,在你汤教授面前却是毕恭毕敬,小心谨慎,有如众星捧月,所以据此分析,汤教授定非教授,定为领导是也。”

汤治烨哈哈一乐,看了杨志远一眼,说:“杨书记毕恭毕敬?小心谨慎?我怎么并无此感觉。”

汤治烨和老人家握别,说:“老人家,智者也。”

此小插曲,再怎么编排都编排不出来。汤治烨疑虑顿消,乐呵呵地回到车上,心情很是愉悦。汤治烨这时终于有机会问杨志远一个问题:为何初到田间之时,将本省长连降数级,省长成了教授?

杨志远笑,说:“社港这几年农业生产得以发展,省农业厅的专家,省农大的教授首居其功。为何?因为杨志远同志出出点子,想想办法还成,但具体到全县农业生产怎么布局怎么合理有序地发展,这么多蔬菜果木的病虫害怎么防治,大棚蔬菜的防寒防冻怎么处理,如何增产如何增收等等这些,都得有劳农业方面的专家教授出谋划策,现场指导,所以在社港,只要是农业方面的专家教授,在社港肯定是备受尊重,很是吃香,逢家遇户,只要自称是专家教授,乡亲们肯定有酒有肉,热情相待。”

汤治烨回头看了一眼坐在后几排的杨建中一眼,说:“这么看来杨厅长和杨书记有些渊源?”

杨建中点头,也不隐瞒,说:“我和杨书记认识十年有余,当年他在杨家坳,我在农科所,就有合作,属老交情了。”

汤治烨点头,说:“杨书记还是不够意思,何必说我是专家,直接说我是农业厅的汤厅长多好,如此也就不会引起老人家的猜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