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远不予回应,径直朝金杯车走去,说:“那就这样。现在去西临江边看看!”
方炜珉急了,追着杨志远,说:“这样是哪样啊,杨市长,你得说句话啊。”
杨志远偏头,说:“说什么,说你方炜珉同志办事不力,让近千万的财政支出打了水漂,由你方炜珉自行买单。这有用吗?你方炜珉买得起吗?”
方炜珉涎着脸,说:“杨市长可以说点其他,比如杨市长可以说‘不就一个电话吗,我给江书记蔡市长打就是’,又或是写张条什么的,由方炜珉同志持条找上门去,上邻县喝场酒,增进友谊,就此将此事了结,让两县的公路于县界连接,会师。让江中百姓有机会敲锣打鼓,欢庆这历史性时刻的到来。”
杨志远说:“有这么简单吗?”
方炜珉连连点头,说:“就这么简单,要不杨市长给江书记蔡市长打个电话试试?”
杨志远说:“没用,以势压人,人家会心甘情愿?会服?就不会找借口,使绊子?得让人家心甘情愿给你办事才成。”
方炜珉死皮赖脸,说:“杨市长这话不无道理,但我相信杨市长说的话在普天影响力还在,肯定管用,一试就灵,要不现在试试?”
方炜珉这是干嘛,市长已经明言拒绝,方炜珉竟然还不管不顾,指导市长怎么办事来着,旁边的人都为方炜珉捏了把汗。
杨志远岂会听命于方炜珉,对此不予理会,上车,指挥司机:上西临江河堤。
事与愿违,绑架市长的图谋竟然没能实行,方炜珉不免有些沮丧。
杨志远突然提出去西临江河堤,这是想干嘛?是因为刚才方炜珉无意中的那句话:江中老城区一到夏季,就得全民上岗,抗洪救灾。既然已经知道了问题的所在,有了认识,那么县委县政府是熟视无睹呢?还是措施得力?杨志远很有必要看看去。
西临江的枯水期一般出现在2—4月,此时正是枯水期,部分河床裸露,可见细沙,江水碧波荡漾,泛起层层涟漪。江中县城沿西临江而建,上世纪中期也和许多城市一样,随着县城人口的增多,县城向河边推移,筑堤挡水,实行围河造城运动。那个时候资源匮乏,本省许多县市区的河堤都是用土石筑砌而成,并且是河水涨一点,河堤就加高一点,非一次性完成,粘接就有了问题。经过这么多年,现在问题出来了,一到夏季暴雨如注,江河洪水泛滥之时,各地就频频告急。全省四条主要大江大河边的城市都得抗洪救灾,各机关单位,包干包块,打着红旗,用编织袋装沙石,堵管涌,挡洪峰。几号几号洪峰顺利通过本市的新闻,一时充斥各家电视台,成为市民们最迫切关注的新闻。
这些年随着本省经济的腾飞,像榆江、合海、会通这些有了一定经济实力的城市都开始加大了对水利建设的投入,开始在靠近城区的中心地段,用水泥建起了风光带,一来防洪,二来美观。但像江中这样的穷县,财政勉强够温饱,捉襟见肘,没有闲钱,要想在河边修这种具有防洪效果的风光带几无可能。
没想到,江中这样的贫困县竟然就有这么一条防洪堤,有些超乎杨志远的意料。江中的防洪堤都用钢筋水泥堆砌,于两岸遥相呼应,连绵数公里,堤上可并排行驶两台金杯车。
杨志远于一处停住脚步,看着江水,问方炜珉:“怎么做到的?”
方炜珉说:“找上面要一点,自己筹措一点,今年修五百米,明年修一千米,慢慢地就成了现在这个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