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页

杨志远站起身,没有什么“您是杨志远先生?”“您是范李惠冉女士?”之类的问话,两人都是点点头,微微一笑,握手,很是自然。

范李惠冉在杨志远的对面坐下。

杨志远笑,问:“咖啡?还是茶?”

杨志远就像是问一位多年的老友。

“杨先生喝茶,自然也用茶好了。”范李惠冉笑着说,“让杨先生久等了。”

杨志远从包里拿出一张碟片:“麻烦带给杨老先生,欢迎老先生有时间回老街看看。”

范李惠冉笑问:“会通十八总老街?”

杨志远点头:“正是!”

范李惠冉接过,倾身,说谢谢,杨先生费心。她笑着说杨先生其实用不着为此特意跑上这么一趟,这张碟,我已经有了。

这是杨志远没有想到的。范李惠冉解释,这几天在大巴车上看到了十八总老街招商引资宣传片,于是让开车的师傅帮忙翻录了一张,我想父亲是会喜欢的,人一老,不免有些怀旧。

“早知如此,当初就该多放几张碟片在车上,真是有欠考虑。”杨志远说。自然不是杨志远欠考虑,杨志远在大巴车上放宣传片,目的无非就是投石问路,为今天的造访作准备,有了这样的铺垫,就不显唐突,要不然,他杨志远今天造访,能不能和范李惠冉坐于咖啡厅交谈,只怕会是一个未知数。杨志远笑,说,“这张碟片与大巴车上招商引资宣传片还是有些不同,宣传片因为它的特性,比较抽象,比较笼统,而这张碟,宣传片里有的,都有,宣传片里没有的,也有。”

也有什么?自然是浙商会馆的一花一草一树一木,一砖一瓦。在宣传片里,整条老街是重点,浙商会馆虽然镜头多给了些,但也不过是陪衬,而杨志远的这张碟,老街成了陪衬,浙商会馆才是重点,楼台亭阁,红墙碧瓦,一间间,一栋栋,都不厌其烦地清晰刻录在碟。

范李惠冉这回不再像开始那般表情淡淡,而是面带欣喜,连连道谢,说杨先生费心了,杨先生有心了。

自然这是前奏,还有更重磅的。杨志远恰到好处地把那张地契庄重地献上。范李惠冉尽管不知道杨志远递过来的是什么,但看杨志远的表情,就知道这张有些泛黄的纸,才是让这个市长等上十来个小时的真正原因。她小心翼翼地接过,满怀疑虑的打开。

范李惠冉瞟了一眼,心顿时怦怦直跳,即便是她,驰骋商场多年,早就懂得什么叫遇事不惊,但此时的范李惠冉还是难以按捺住自己心里的激动,惊呼:“浙商会馆的地契!老祖宗的手墨!”

杨志远点头,微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