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页

这样的条例,别说放在电影行业让人眼红了,就算是放在其他任何的一个行业,只要不是先天不足的行业,都足够让人眼红。也就是现在港英政府把电影行业当作救命稻草,要不然压根就不想要有这样的条件。

行业外的那些势力,虽然在电影行业当中捞到的实惠没有想象当中的那么多,但是从别的方面,他们得到的东西,其实也并不差,就比如电影行业压根就不会对别的行业插手,那一部分的利益,就由他们自己分配。有了这个前提,即便是那些外行人觉得自己有些亏,出多了力,却没有得到太多的回报,但也不多纠结在这些东西上面。毕竟李明豹他们几个人把电影行业分配得太好,外行插入进去虽然赚钱看起来容易,但是要有李明豹他们几个捣乱,就算是赚钱行业形成巨亏,也不是不可能。

本着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最终目的,六叔他们和官方还有别的行业,总算是达成了一些关于联合院线的协议。而这个时候,流通港的计划经过发酵,也在整个东亚地区,形成了风浪。

本来流通港计划,就是在小范围的流传,那些和联合院线有合作的片商,听到流通港的计划以后,都知道这是一个机会,一个很大的机会。香港电影现在在行业里面的地位有多重要,大家都不想说,因为这不是商人讨论的问题,他们更在乎实惠一点的玩意,那就是钱。

香港电影在海外卖埠的钱有多少,他们这些老江湖都是一清二楚。原本他们就想着能够赚点周边钱也就差不多了,但是现在居然有机会让他们在香港电影里面插上一脚,这里面的油水有多大,脑子明白点的人都知道。

再加上香港电影院线翻新投入使用,使得电影的流通能力大大的加强了,电影会蓬勃的发展,这是肯定的,越多的电影,就有着越多的机会,以前一个月就赚一部电影的钱,现在或许一个月可以赚好几部的钱,由于这年月也没有太多的娱乐消费市场,电影行业完全处于不愁嫁的状态,没有网络的冲击,也没有手机的分流,电影的消费粘度,相当的高,只要你有好电影,就不愁卖,这个市场有多大,简直不可想象。

并且联合院线还不单单是要调动香港的产能,还要调动整个东亚的电影产能,本来听到这样的消息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因为这样做实在是太难了,那么多的国家和消费群体,凭什么都要给你香港面子,我们自己做不好么?

但是再往深处想,香港要是这么做,还真就没有问题,首先现在的香港电影,本就是金字招牌,而有经济实力的地区,就比如韩国和日本,他们本土的电影,现在真心不怎么样,韩国的导演现在都想着怎么在欧洲拿奖,一长串的文艺片,市场真心不算太好,而日本方面,就更加不用说,电视行业或许还好一点,但是电影行业,就连av片的销路都不怎么大,就更别说其他的电影了,要不然陈龙现在也不会在日本那么火爆。说白了,现在有经济实力的地区电影市场不怎么样,而没有经济实力的地区,就更加别说电影市场,在这样的情况下,香港电影不能说是一枝独秀,但也算是一骑绝尘。

所以香港电影还真的有发起这样活动的硬实力。到时候即便不是香港本土的电影,只要在香港本土上映,并且取得不错的票房,那么回到国内之后,就有了一个金字招牌,能够拉拢更多的观众来看电影,这就相当于在分润香港电影的名气。

第399章 应者云集

如果仅仅是分润香港电影的名气,对于这些公司的老板来说,也算不上什么天大的好处。但问题是流通港最重要的项目,并不是这个,而是流通。流通对于香港本土的电影来说,难度比较低,因为现在东亚的电影人都知道香港电影的质量是不错的,在先天上就有优势。

即便是雷老板旗下的新艺城,也不是说他们的电影卖不出去,相反,新艺城现在的电影,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比邵氏和嘉禾的电影更受欢迎。这不是因为新艺城的电影质量要比其他两家电影公司的质量要高,而是因为雷老板没有海外院线,在电影卖埠谈判当中,提不起价格来,大头都让海外片商拿走了,雷老板拿到的钱,并不怎么多。

别说三大电影公司,就算是香港小型的电影公司,在卖埠上面,都比国外其他的电影公司容易很多,或许价格上面有很大的问题,但是至少会有人专程来淘电影,而不是像别的地区那些电影公司,就算是电影再好,你要是不主动,外商压根就不怎么在乎你的电影。

而现在,香港要做流通港了,不但要放映香港本土的电影,还会放映别的地区的电影,并且份额还相当的不小,据比较可靠的小道消息说,外片在香港联合院线的放映规模,不会小于联合院线百分之四十的排片量。

要知道,现在的香港电影院线,或者说是联合院线的屏幕,可是有三百二十块的。虽然这些屏幕比起日本市场来,还有很大的差距,但仅仅是作为试映地区,这些电影屏幕,其实已经够了。无论是香港电影的金字招牌,还是联合院线的硬件实力,都足够让这个流通港的计划承受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