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初级蓝图

“咱们背靠青桐山,风光秀丽,村里有八角塘、梧桐溪,虽然没有庆余堂那样的古建筑,但我们有上百亩的古民居院落,如果能够修缮整治,远比庆余堂更具有居特色。”

“咱们难道就没想过,跟人家一样,发展乡村旅游吗?”

这一番话,顿时勾起了林卫民和林正兵的心事。

林卫民叹气道:“以前都说,前世不修,梧桐北周,原来我们两个村都是出名的穷苦落后,自然条件差。现在北周蒸蒸日上,我们梧桐却还跟从前一样,怎么可能不羡慕。村里也想过跟他们一样搞旅游,但这不是有现实困难嘛。“

“什么困难?”

林卫民面现难色。

林湘笑了笑:“我知道,没钱嘛。北周之所以能把庆余堂搞起来,是因为他们村里有大老板,赞助了二十万。”

林卫民:“是啊,咱们村可没有这样的老板,哪有钱搞这个。”

林湘道:“这就是我今天要跟您谈的重点了。”

“村里现在没钱,不代表以后没钱。卫民叔,你看我的桃花坳,开花才半个月吧,一点宣传没做的情况下,都能有现在的游客量。如果咱们好好地做一下包装宣传,再配套一下服务,你觉得能不能带动咱们村的旅游事业?”

林卫民道:“但桃花坳是你私人承包的,有钱也是你赚,跟村里有什么关系?”

林湘:“我承包的只是桃花坳,但青桐山是村里的集体资源,山道也是公家的,如果真想把桃花坳做成一个旅游景区,肯定要用到村里的资源。”

“叔,我们可以跟村里达成一个合作,就以桃花坳为基础,村里拿土地资源折价入股,我投入资金和人力,咱们成立一个股份有限公司,一起来开发青桐山旅游景区。景区赚了钱,就按比例分配。您看怎么样?”

林卫民吃了一惊:“合资开公司?”

“是。我找人问了,很多地方的农村都有这样的例子,用农田、牧场折价做商业开发或者贷款,咱们现在用的只是青桐山的山地和树木,风险更小,村民们反对可能性也更小。您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