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赵东升给出了那些部门领导选择的权利,虽然有些部门领导并不想参与,以免成为那倒霉的后两名,不过既然赵东升已经开口了,再加上单位里的人都对此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所以他们不得不参与,否则就是不给赵东升面子,而且也会引发单位里的人不满。
于是就这样,赵东升在向市里请示后,正式开始准备在他分管的领域内试行单位责任制,这样一来的话他就可以光明正大地奖励得分前两位的单位,外人也不好说些什么,毕竟这个奖励不是这么好拿的,要承担后两名受罚的风险。
为此,赵东升亲自参与制定了一系列的考核标准,完善了很多细节性的问题,十月一日,单位责任制正式在他的分管部门内试行。
这个制度既是一种奖励又是一种鞭策,使得那些部门的职工在工作态度和工作面貌上都发生了极大的改变,面对着前来办事的人的时候不仅客气了许多,而且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因此,单位责任制被看成是赵东升上任后的第二把火,他采用萝卜加大棒的方式,逐渐改变了其分管单位职工的工作风貌,受到了广大市民和办事者的好评,也对黄州市其他部门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第221章 视察
在赵东升又是视察又是开会的忙碌工作中,一个月的时间匆匆而过,国庆节悄然来临。
开始时,赵东升还想着尽快去江南省,不过由于市里有太多的事情等着他处理,所以后来他也就不着急了,反正那37名科研专家在江南造船厂也飞不了,就让他们在那里多“作客”一段时间,享受一下江南造船厂的热情招待。
再者说了,现在着急的应该是江南造船厂才对,虽然他们现在“拥有”了那三十七名科研专家,可是由于是非法的,别看他们表面上强硬,心里肯定没有底气,一定是提心吊胆,赵东升就是要让他们过得不得安宁。
赵东升可以肯定,江南造船厂绝对围绕着这37名科研专家上了什么建设项目,而且绝对是一个大手笔,耗资必定不会小了,他们想形成了这样的既定事实,与华威集团打官司的时候就占据了一定的优势:
一旦撤走那37名科研专家的话,那么江南造船厂的投资肯定就打了水漂,这损失的可是国家的资产,一旦闹到京城,京城的领导绝对会从大局方面进行协调,让那37名科研专家留在江南造船厂完成那个项目,反正他们留在华威集团也没什么用,不如先“借调”给兄弟单位。
面对着国家大局这样的理由,河东省的领导肯定没办法拒绝,因此那37名科研专家很可能就这样留在了江南造船厂。
虽说是“借调”,恐怕那37名科研专家从此就要成为了江南造船厂的人,因为天知道他们的那个项目什么时候结束,只要愿意的话,他们完全可以将那个项目做成一个系列,一直做到那37名科研专家退休。
既然赵东升已经猜到了江南造船厂的做法,那么他肯定不会无动于衷,他要利用这段时间好好地给江南造船厂备一份大礼,到时候绝对会让江南造船厂的领导们“欲仙欲死”。
国庆节那天的上午,赵东升去了市里最先进行工业现代化改革的内燃机厂。
内燃机厂现在正在搞基础建设,老厂房已经全部被推平,市建委工程队的人正热火朝天地进行着基建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