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页

“是这样的……”

杨凯明就把刚刚和张舰长所说的事情简单的复叙了一遍,然后告诉他张舰长所问的问题。

徐子陵听完,就知道张舰长心里所想了。

“鹰眼”的出现,在军事上面,是带来了极大的影响,航母上面所装备的“鹰眼”现在还是在秘密测试阶段,而他这里却是应该运用到了武器上面,想必这对张舰长来说,是一个不可想通的问题。

而杨凯明之前简单的回答,肯定是满足不了张舰长的好奇心,这时候找他来回答,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

心里组织了一下语言,徐子陵这才开口说:

“张舰长,不瞒您说,这个系统是由我亲手弄出来的,说到这个,就不能不说到‘枭龙’上面,因为这个东西本身是在我设计‘枭龙’的时候,而弄出来的衍生产品。”

“期间由于一些原因,这种新式的雷达在‘枭龙’正式成立项目之前就弄出来了,正好当时我去南海舰队有些事情,于是就有了在南海舰队实验这套新雷达的事情。”

“想必您也知道,当时在南海发生了一些事情,而这些事情,就是在‘鹰眼’系统装备好以后的产物。”

“说起来您可能不太相信,在弄出这个雷达的时候,我当时并没有想到这么一个东西会对军事上面有多大的作用,可是在南海事件之后,在一些长辈的提点下,我终于是考虑到了这方面。”

“于是我就把相关技术交给了国家,但是同时也协议,我个人和个人的企业,可以在一些条件下无偿使用这项技术,所以现在您看到的‘枭龙’上面,都配备了这套新的雷达系统。”

对一些人来说,徐子陵认为自己军工厂的身份并没有保密的必要,因为毕竟在以后的日子里面,更多的装备出现,那么他也会接触越来越多的军方人员,现在遮遮掩掩的,总有一天别人会知道,既然这样还不如干干脆脆的说出来得了。

这也就是他把“鹰眼”系统的事情详细的告诉张舰长的原因。

“鹰眼”的出现,放在任何一个研究人员身上,都是一生中最大的荣誉,知晓就是眼前这个年轻人全力设计出让他一直在探寻来历的新式雷达时,张舰长第一感觉就是:这个年轻人绝对是一个天才,比任何天才还天才的人物。

但是从随之而来的话里,得知“枭龙”也是由他主导设计并研发的时候,他的心里都想不出一个词来形容这个年轻人了。

十几岁从军,一直从基层走到现在这一步,张舰长用去了二十多年的时间,而就在这个时间里,他见证了天朝军事科技的日新月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