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页

“发动机方案原本就有,只要做出一些小改动就行,不需要太多时间,雷达系统方面,可以使用‘鹰眼’,这样还可以舍弃原有笨重的雷达系统,减轻机身的一部分重量,用来装载燃油和载弹,使得航程和战斗力提高,至于航电系统方面我早就有了一套新的设计方案,直接用上就行,只要人员足够,时间上肯定足够了。”

“你不是还有个无人机项目要上?人员方面足够?”

“您觉得如果我以相关技术免费使用来和一些研究所合作来换取人员力量,有没有这个可能性?”

“这倒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应该可行。”

国内现有的军事航天研究机构,除了徐子陵这里,其余都是国家所有,而且他们都拥有自己旗下的战斗机生产线。

如果徐子陵能放开相关的一些技术,给予这些机构免费使用,这对国家来说,绝对是一个无法拒绝的诱惑。

但是这里面也有一个弊端,那就是相关的东西太吸引人了,徐子陵这个私人和国家谈合作,无异于与虎谋皮,一不小心的话,可能会尸骨无存。

好在他的身后有一个杨家在那里顶着,而且之前的“枭龙”也算是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这样的可能性应该不会太大,不过他这么提出来,也只是在赌罢了。

不过徐子陵也考虑过了,随着军工厂的发展越来越快,产品线越来越丰富,军工厂将会是很多人眼里的一块肥肉。

现在还好,只有“枭龙”和两种狙击枪,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快无人机,舰载战斗机很快成立项目,完全靠杨老爷子在上面顶着,就算是顶下来了估计也会挺吃力的。

何况,他还想着以后收购大型的船厂,进入到军舰,潜艇和航母这些领域来,那到时候肯定就不是杨老爷子能支撑得了的了。

所以,他有了一个想法。

“杨伯伯,这段时间军工厂要上这些新项目,需要的资金不是小数目,您看您或者老爷子那边有没有实力雄厚的朋友来投资的?”

“你舍得?”

徐子陵说缺少资金,那不过是借口罢了。成立两个新项目,确实需要很大的资金,但是这些新产品一旦投入市场,想必就是受人热捧的,金钱的回报之高是毋容置疑的。

这样的项目,只要徐子陵开口,无论是从经济回报方面,还是从一家人关系上来说,赵雪琴就算是卖掉一些现有的产业,她都会愿意拿出资金出来支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