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世这位马华行长,是在2012年年底就淡出了管理层,2013年5月正式卸任,接替他的并不是于民伟,而是从首都来的一位建行的高层。
可这一世不一样了,于民伟本来就能干,特别是在针对萧奇的公关上,立下了汗马功劳,不但为招商银行吸取了数百亿美金的额度,还反手又贷款给了萧奇4000亿人民币,被业界人士评为“堪称经典”的战役。
就现在来说,仙女公司合作最紧密的银行,也是招商银行。
至少有50的国内外账务,萧奇是从招商银行上走的,兑换这一块更是招行的保留地,连萧奇的另一大合作伙伴建设银行,都没能抢到一点。
所以在业界很多人听说马华有意早点退下来,把招行的行长职务留给于民伟,毕竟也是自己人,交到他手里会更放心一些。
于民伟张口否认,却并不是他真正的想法,今年40多的他,根本没有什么背景,但谁不想成为一方诸侯,叱咤风云?
也就是于民伟现在缺乏一个好的机会,不然已经主持主体业务的他,当上行长反而是马华乐于看见的。——不当行长了,马华还可以当党委书记、工会主席等等职务,一样可以为于民伟保驾护航几年。
在马华和于民伟看来,已经持续了两年的招行全资收购兼并香港十大银行之一的永隆银行,就是一个最好的业绩。
只要漂漂亮亮的把永隆银行拿下了,无论是招商局内部,还是国资委,还是国家层面上的人民银行,都不会给于民伟创造多大的阻力。
香港小小的弹丸之地,银行却有大大小小上百家,这种畸形的金融繁荣,曾经也是香港的象征之一。
不过香港的银行虽多,但却从80年代就已经不发银行牌照了,所以无论是欧美的还是东南亚的,还是中国内地的银行,想要进入香港的金融业市场,那么办法就只有一个——收购已有的香港银行。
中银和招行这两个主战香港的银行,就是这样干的。
这么多年下来,大大小小他们一共兼并了十几家的香港银行,特别是中银集团,已经成为了香港的发钞四大银行之一,可谓是举足轻重。
相比起来,招商银行在这些年做得却一般,几家小银行并不能满足他们的胃口,所以才看中了香港排名前十的永隆银行。
永隆银行在香港最大的私人银行,香港的营业网点超过30家,市场占有率超过5,资本回报率也有13,如果要收购,它的确是一个好的目标。
但问题是招商银行太心急了,谈判能力也不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