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页

分镜头剧本的作用,就好比建筑大厦的蓝图,是摄影师进行拍摄,剪辑师进行后期制作的依据和蓝图,也是演员和所有创作人员领会导演意图,理解剧本内容,进行再创作的依据。

宋思危读着剧本,完全可以想象的到镜头画面,远景近景,演员该演出那种效果,镜头时间长短。有这样的剧本,宋思危觉得连没摸过摄像机的自己都能当好导演,用他当初的话说就是哪怕绑条狗到摄影机后面,也能把这部大制作拍出来。当然,这么说是夸张了些。不过他之前说这句话是出于对张铎的极度蔑视,而如今在心里想则是出于万分敬佩。

要知道,目前国内的电视剧市场投资火热盲目,往往是几个人凑一起,这个说什么题材不错,另一个说那个大腕有档期可以联系到,那个说可以拉到投资。一部戏,导演、演员、资金都有了,却偏偏没有剧本,这种事并不只出现在小说中,而是真真实实存在的,当然也说明了当下电视剧市场投资的混乱与盲目。

沈清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女强人,这次成为松江卫视方的投资负责人,她心底上是有些抗拒的。对于两个纨绔子弟搞出的万邦影视更是极为不屑,平日里捧些小明星就算了,这次居然请一个孩子当导演,还拉松江卫视分担风险,真是可恶至极。

宋思危的父亲是国内地产大亨,虽然财大气粗,但也不见得能把松江卫视如何。但金玉堂则不同了,老子金怀中是松江省省长,省委副书记。这样一个衙内,松江卫视无论如何也是得罪不起的。至于京城豪门金家,对于她来说就太遥远了。

沈清翻开剧本后就被深深地震惊了,她不是没见过分镜头剧本,可写的像张铎这么好,这么有画面感的她是第一次见过。“想不到这两个纨绔眼光却是毒辣,能写的出这么好分镜头剧本的,导演能力未必差到哪去,况且故事又如此出色,看来收回成本应该问题不大了!”沈清在心中说道。

看过剧本之后,顾宗令心中的震惊,却如同掀起惊天骇浪一般。他毕竟是导演出身,也是写过分镜头剧本的人,当然知道其中艰辛,而最大的困难就是导演心中有时怎么也想不出那个画面。就好比一个小说作者,他在心中构思小说,人物关系、背景设定,大致的故事主线都想好了,可就是具体的情节、细节想不出来。卡文卡地抓心挠肝,写出来之后自己读着都味同嚼蜡,删改几次都写不出满意的效果,恨不得把文档直接丢到回收站了。

顾宗令就有过这种感觉,好多时候到拍摄时脑海里都没有那个画面感,有时甚至要拍过几条之后,突然间灵光一闪,把剧本稍作改动,拍出令人赞不绝口的镜头画面。可张铎提供的剧本给他的感觉就好像张铎脑海里已经有了完整的镜头画面一般。

至于杜文辉,震惊之余心中嫉妒地生疼,“他一个才16岁的学生,怎么会有如此天赋,不可能,不可能,我跟在师傅身边十年也写不出这么好的分镜头剧本,我不服,我不服。”杜文辉在心中呐喊,嫉恨不已。

宋思危见大家都看完了手中的剧本,对呆在一旁拿电脑码字的张铎说:“阿铎,歇一下吧,不用这么拼吧?”

张铎因为在会议室里无事可做,索性码《天龙八部》的小说稿,毕竟因为剧本的事断了将近一个月,总要把存稿赞起来。张铎合上电脑,笑而不语。

宋思危说:“既然大家都已经看过剧本了,那么谈谈感想吧!”

金玉堂率先说道:“我觉得非常好,不仅因为《天龙八部》的故事大气磅礴,跌宕起伏。更因为这个分镜头剧本的画面感很强烈,我完全可以想象出看过的那些场景画面。现在我觉得就是我这个没当过导演的人,也能把这部戏拍地中规中矩的,所以我认为完全可以定稿。”

沈清捋了一下额前短发说:“我赞同金总的意见,相对于目一些到了拍摄时连完整的文学剧本都没有的导演,张铎导演能够拿出如此精彩的分镜头剧本,我代表松江卫视投资方,同意定稿。”

顾宗令笑呵呵地说道:“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张铎导演的分镜头剧本精彩绝伦,实在让老夫佩服。所以,老夫也同意定稿。”

“师傅,你?”杜文辉眼睛都红了。当初宋思危找到师徒二人的时候,曾隐晦地表示过,如果张铎不能胜任导演地话,可以由杜文辉身兼两职,独立执导整部戏。如今大家都称赞张铎的分镜头剧本写的好,岂不是说自己已经没什么希望了?他当然知道自己能出任监制是宋思危看了顾宗令的面子,如果不能接替导演的话,自己当个有名无实的监制又有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