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页

唐天豪觉得千字四百的价格还算公道,毕竟《天龙八部》连载前,张铎的稿酬就已经是千字三百了,凭借张铎现在的名气,千字四百倒也说的过去。不过如果能够选择的话,他更愿要那部只听过名字的《射雕英雄传》。毕竟张铎新派武侠小说宗师的地位已经确立,书迷群体已经固定,新书即便比不了《天龙八部》,也不会差到哪去。《明朝那些事》书虽然不错,就是风险太大,读者能否接受这种风格的正史还在两说,若是大师学者跳出来非议的话,就更加艰难了。

唐天豪答应下来,表示会尽快找张铎的父亲签合同,就赶回报社了。张铎先去金家还了车,又打车前往机场,准备飞往西北,拍摄“西夏”和“灵鹫宫”的戏份。

如今《天龙八部》剧组一切都走上正轨,除了张铎导演功力日深外,演员们因为对角色的理解越发透彻,演起来更加得心应手。像纪连城的萧峰,石天佑的慕容复,金玉芝的王语嫣,周晓的木婉清等,都深得原著精髓。加上这部戏场面宏大,制作精良,武打效果出众,张铎对于未来的收视表现,还是很有信心的。

内地武侠片的武打效果一直是被广大观众所诟病的,这一世的香港影坛成就虽然不及前世,但是在武侠片、动作片上依然有不小成就。《天龙八部》剧组更是花重金从香港请来一位武术指导,这在内地电视剧制作中还属首次。

第54章 杀青

张铎乘飞机去了长安影视城,每天除了继续拍戏,还要抽出两个多个小时的时间来写稿。因为只是把脑海里记得的小说打出来,完全不需要思考,两个多小时足矣敲出一万四千字,其中《射雕英雄传》一万,《明朝那些事儿》四千。

张铎对于《松江晨报》倒没什么太多恶感,否则也不会把《明朝那些事儿》交给他们连载。虽然《松江晨报》实力弱了些,但他也知道这部书面世将会遭受怎样的阻力。在这个推崇文言文的世界里,一部白话历史通俗读物天知道会招来多少仇视的目光,此刻能有报社愿意连载已经很不错了,还能苛求什么。

这一世碰到编辑们也并非等闲之辈,吴惟忠、唐天豪又怎么可能看不出这些,两人不过是一个有的选,一个没的选罢了。《松江晨报》若非步履维艰,唐天豪又怎么可能冒这等风险。

回到报社后,唐天豪向江芷兰汇报了商谈的结果。《松江晨报》只是家三流小报,自然不能像《东北晚报》那样设立什么常委会、经委会、编委会的。日常工作都由总编唐天豪负责,再有几个主编和部门经理配合也就够了,只有重大决策才会由江芷兰拍板。

江芷兰不过三十多岁的年纪,能够当上社长完全是家里运作的结果,在业务上的事基本都是听唐天豪的。在征得江芷兰同意后,唐天豪又前往兴山找张振兴签合同。

合同签过之后,张铎才把书稿用邮件的方式发过去,在经历了几天的筹备之后,在2月20日这天,《明朝那些事儿》终于开始在《松江晨报》上连载了。

《东北晚报》这时雄霸北方,覆盖江淮,窥视全国,自然不会把一个小小的《松江晨报》放在眼里。在唐天豪亲自上门协商,加上张铎的电话要求之后,《东北晚报》连续三天在连载后加了新书预告,告知广大读者,孟南星的新书《明朝那些事儿》将在20号这天开始连载。

2月20号这天早上,原本无人问津的《松江晨报》忽然变得畅销起来,那些喜欢看晨报、日报的读者在选购报纸的时候往往加上一份《松江晨报》,让众多卖报的大爷大妈喜上眉梢。

李君豪是张铎的脑残粉,原本是只喜欢看晚报的,今天却是特意早起买了份《松江晨报》,来到公司之后,连早饭都来不及吃,便打开报纸,找到小说连载看了起来。

《松江晨报》连载的第一章大约四千多字,是由前世的第一第二两个章节合并来的。李君豪用了不到十分钟就看完了,看过之后却有些奇怪,因为这实在不像小说,又不是历史演义,说它是正史吧,又有些不像,好在趣味性倒不差,细品起来还有些滋味。

此刻在《松江晨报》覆盖的几个城市里,到处都是一些看过之后颇感疑惑的人,好些人甚至怀疑这究竟是不是孟南星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