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铎正在拍戏,手机调成了震动,中间休息的时候才看到短信,瞧见之后,随手回了一条:“我会努力写的,谢谢!”
写完《鹿鼎记》之后,张铎一时间有些不知道抄那本书好,听说王泽如在弄惊悚悬疑杂志后,张铎心中一下便有了主意。
盗墓流两大圣经《鬼吹灯》与《盗墓笔记》张铎都看过,比较而言,《鬼吹灯》的故事给他的印象更深一些。特别是胡国华那段鼠友与白纸人的故事,便是在前世未曾过目不忘的时候,张铎也是始终记忆犹新。
而重生之后,他连那段引子都记了下来:“盗墓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压制,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盗墓是一门技术,一门进行破坏的技术。古代贵族们建造坟墓的时候,一定是想方设法的防止被盗,故此无所不用其极,在墓中设置种种机关暗器,消息埋伏,有巨石、流沙、毒箭、毒虫、陷坑等等数不胜数。到了明代,受到西洋奇技淫巧的影响,一些大墓甚至用到了西洋的八宝转心机关,尤其是清代的帝陵,堪称集数千年防盗技术于一体的杰作,大军阀孙殿英想挖开东陵用里面的财宝充当军饷,动用大批军队,连挖带炸用了五六天才得手,其坚固程度可想而知。盗墓贼的课题就是千方百计的破解这些机关,进入墓中探宝……”
张铎心中决断之后,每天写一个半小时,存了十万字的稿子后,便一股脑发给了唐天豪,让其在《松江晨报》上连载。结果一经推出,果然引起了轰动。
“人点烛,鬼吹灯”,各种盗墓术语,席卷华夏。书中对于盗墓各种各样的规矩也为读者们所津津乐道,如鸡鸣灯灭不摸金;墓室只准进一次;遇到同行不能陷害,反而要相互护持,而且还要由先来的同行先取等等。
从墓中盗出来的东西不能称为冥器只能称之为明器,还有在盗墓的时候不能说是开棺只能说升官发财,因为在墓地之中棺与冥都是语言禁忌。
鬼吹灯之所以一经推出,就风靡全国。除了张铎的盛名之外,更主要是因为鬼吹灯满足了读者猎奇的心理,更有一些胆大的读者,居然产生了盗墓的念头,为了一试身手而被警方抓获的人不在少数。
在这个世界中,盗墓小说是个新题材,其本身一直被民间传说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跟以前流行过的公案、官场、探案、言情、武侠、仙侠相比,盗墓是独辟蹊径!
再则小说行文跌宕起伏,极尽曲折。文风基本是平铺直叙,纯口语化,但情节很是跌宕,出人之所想!开篇的胡国华遇鬼就很吸引人,接下来胡八一在东北插队,参军在西藏挖洞,在云南打仗,做的都是常人很少做甚至很少想的事。让读者们开看以后便一发而不可收。接着转入盗墓行业,所盗之墓更是出人意料。
文中随处可见的文革腔,中年人读了觉得亲切十分,年轻人读觉得极尽搞笑。胡八一跟胖子互相斗口,更是为紧张的故事情节增加了戏谑气氛,行文跟对白构成一紧一松的效果,牢牢地吸引了读者的目光。
而《松江晨报》两百六十八万的日均发行量一出,更是惊爆世人的眼球,因为它在没有连载《鬼吹灯》之前,已经跌的只剩一百八十万份了。张铎一部小说,居然带来八十八万份的报纸销量,这绝对是一部书撑起一张大报纸的节奏啊!
……
滨城,《如风》杂志社里,王泽如望着屋子里堆满的杂志,心中怒火中烧,怒道:“为什么吗,为什么吗?前几天不是还买的很好吗?今天为什么会剩了三万多册?”
秘书韩玉战战兢兢地说道:“报刊亭那边反馈回来的信息说,读者觉得咱们杂志里的文章太过灵异玄幻,不接地气。不如张铎的《鬼吹灯》好看!”
王泽如咬牙切齿道:“张铎,是你逼我的!”说罢一把把手中的杯子扔在地上,摔的稀碎,而韩玉则吓得跳脚大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