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生试的试卷虽有三十张,但毛笔字比较大,实际内容比想象中少,只能考有限的试题,可众圣很多。
孔子和六位亚圣的地位超然,至少要占一半的试题,而引领百家争鸣的几位半圣著作也是必考的,不然就不能体现百家归儒,用地球的话就是“统一战线”或“政治正确性”。
几位历史地位极高的半圣的著作同样必考,诸如董仲舒的大一统、诸葛亮的鞠躬尽瘁、陶渊明的诗赋等等。
这样剩下的篇幅很少,其余的半圣根本分不过来。
于是,便形成一个规矩,童生试的请圣言就分了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年年必考的著名众圣。
第二部分是本年三位考官的名篇。
第三部分是每年从剩余半圣的著作中选三到五部,轮流考。
方运是幸运的,因为除了三位半圣考官,本年童生试所考的众圣著作都曾在地球出现,东江读书馆都有收藏。
童生试前,一旦确定半圣考官的名字,各地考生都会花许多时间背诵考官的名篇。
其他众圣的题目有难有简单,但半圣考官的题却格外简单。
因为活着的半圣都是新圣,根基不稳,急需文名,必然想要天下人知道他的得意之作。
“用前世的话说,就是送分题,士子书生感激,新圣的文名又得以传扬,两全其美。”
方运仔细一想放下心,因为他上个月就开始背诵三位半圣考官的名篇。
第十四题很简单,考的是一位叫米奉典的半圣的封圣时间和地点,方运虽然一时想不起来,可他感觉自己一定记得。
米奉典是这次童生试的三位半圣考官之一,在开考前就已经传遍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