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里源刚离开,方运就回到县衙,召集县衙官员和现有工坊的重要人物,在大堂开会。
众人到齐落座后,方运环视四周,缓缓道:“大儒相里源亲来,对我宁安县工家一脉给予肯定,并带来圣院的文书,把宁安县设为工殿试点,诸位应该都已经知道。”
县城陶定年、主簿申洺等人一起点头,许多人面色非常不好,在方运“约谈”大量坊主后,他们本来想看着方运惨遭世家豪门、官员和皇亲国戚围攻,哪知不仅没遭到围攻,工殿甚至还派出大儒亲来。
别说方运只是“约谈”,就算真抓捕了那些坊主,看在工殿大儒的面子上,那些权贵也得憋一个月才能发难。工家人向来不惹事,争点权夺点利,工家人可以忍,但要是耽误工家发展,工殿必然会重手严惩。
第874章 绩效考核
方运继续道:“既然宁安县作为工家的试点,本县便要对一些方面做出改变,这第一步,是赏罚分明!不知各位有何意见?”
在场的官吏低头不语,连想趁此机会反击方运的申洺都决定不张口。
殿试的代县令,实际权力比普通的县令大,因为殿试进士本身要担负革新的责任,哪怕稍微过分,只要圣院不出面制止,原则上各国也不会禁止。
现在,宁安县又成了工殿的革新试点县,方运的权力更大,这些官吏可以暗中使绊子,但当面却没有任何理由阻止方运。
“一切由县令大人做主。”陶定年道。
方运道:“罚,便是惩罚那些严重违反律法,不知收手之人。”
在场的人都是老油条,心知肚明,方运已经给这次处罚的标准画了一条线:严重违反律法的,若是那些不严重的,则本着治病救人的原则,给予将功补过的机会,或者稍加惩罚,并不重罚。
“有罚,必然也有赏。以梁坊主为例,辛辛苦苦挽救染坊,功劳甚大,那点酬劳怎会够,自然要加赏。”
于八尺拱手道:“大人,下官有些许疑问。”
“说吧。”方运神态自然,好像早就料到于八尺会提出来。
“下官以为,重赏只能是个例,不能普遍加赏。若普通坊主一年收入四五百两银子,远远超过同辈的那些吏员,只怕难以服众,会引发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