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4页

众人循声望去,那位老者一身翰林服,须发花白,正是新任吏部尚书古铭舟,乃是一位老资格的翰林,在此次文曲天降后,有人说他最多两年便可成大学士。

“哦,那你是准备全家拐卖人口再杀官差,还是阻挠景国抗蛮?”方运问。

古铭舟丝毫不被方运的话影响,道:“长溪村一事,圣院并未盖棺论定,景国每日都有对你弹劾,你拿此事为例,未免过于丧心病狂。”

“是啊,长溪村拐卖人口多年你不说丧心病狂,囚禁杀人成百上千你不说丧心病狂,杀官差持械拒捕你不说丧心病狂,本官仅仅只是拿他们为例子,你倒说本官丧心病狂,可笑之极。妖蛮南下,战事将起,景国即将全民皆兵。本官没工夫与你们口舌之争,有种的、带把的,跟本官比杀妖灭蛮。否则的话,还是争你们的权夺你们的利,本官没兴趣。”

方运毫不客气。

那古铭舟正要辩驳,太后道:“好了,今天是大喜的日子,诸位爱卿就不要提及其它。下面开始评鉴今年所有殿试进士的诗词,评鉴完毕,正式授予所有进士官职。”

古铭舟只好闭上嘴。

接下来,一些年轻的读书人或一些想要文名的老读书人陆续前往高台,评鉴今年殿试进士的作品。

七成的人评鉴方运的作品,另外三成的人是因为前面之人评鉴得太好了,不得不换备选的诗词评鉴。

赏诗论文是常事,尤其在状元宴上,大家既为扬自己文名,也为褒奖殿试进士,几乎都洋溢着赞美之词,若实在有人不喜某诗,也会在状元宴之后批评。

一人刚点评完榜眼高庸的一首诗,还没等走下台,计知白走了上去。

在场的许多人皱起眉头,计知白既然上去,那就说明今日的状元宴必然不会一帆风顺。

一些人望向柳山,柳山面色和蔼,好似真的融入这喜庆的日子。

计知白走到高台之上,微笑道:“诸位一定以为在下是抨击方运的诗词,那在下只能说让诸位失望了,在下上台,是为了赞扬方状元之诗词!鉴于方虚圣在宁安所作的诗词在下都喜欢,那就一一点评。”

“第一首《定海志》相当不凡,此诗最后尾联的‘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形成强大的战诗力量,换来郦道元郦圣的天下水图,镇杀数十万水族,堪称水族克星。不过,私以为,此诗虽强,不在于传世定海,而在于那句‘封侯非我意’。在方虚圣眼里,什么封侯封公封王,完全不在乎,方虚圣真正的意图,自然是封王之上!方虚圣如此直接表明心迹,在下佩服。我计知白只是想想而已,绝对不敢像方虚圣如此霸气!”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原意本是方运不在乎官位爵位,只希望能驱除水族,让人族海疆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