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城张灯结彩,家家户户充满喜庆,城中富户响应县令号召,在文院街大摆流水席,全城百姓都涌向那里。
城中的读书人则聚集在各处文会,有的在酒楼,有的在野外,但大都在悟道河畔。
济县热热闹闹,但在离著名的方运方家小院三条街外,葛家却冷冷清清。
葛家的独子葛小毛今日大婚,院内院外都张灯结彩,院内十桌酒席,院外也按照济县的习俗准备了二十余桌流水席,摆在街上。
但是,院外空无一人,只有院子里坐了四桌人,都是葛家与亲家的亲戚。
葛家的亲家是济县的盛家,虽非望族名门,但在济县也是响当当的大户,光陪嫁就有一间铺子和百亩良田,让寻常百姓羡慕不已。
盛家的酒席,即便坐不满二十桌,坐满十桌不成问题,可现在,盛家邀请的客人只来了两桌。
两桌盛家人黑着脸,满桌的山珍海味竟然没动一筷子。
旁边的葛家人的面色也很难看,有的愁眉苦脸,有的愤恨地看着盛家人。
按照往常规矩,两家的父母与祖父母要坐在一桌,而今天竟然彻底分开。
两位新人已经拜堂完毕,新郎官与新娘坐在正堂之内,低着头沉默。
新郎官葛小毛虽未中童生,但读书多年,文质彬彬,只是暗淡的面色让他看着不像读书人。
一旁的新娘相貌俏丽,低眉垂眼,一动不动,面有凄苦。
七月的傍晚,虫鸣鸟叫,热气蒸腾,红烛高照,烛火却冷。
葛家的席位上,一位四十许但满头白发的中年人道:“亲家,还是坐过来吧,这大婚宴的,不能失了礼数。”
就见盛家坐席上一个中年妇女冷笑道:“怎么,你们葛家数落我们盛家没礼数?去年谁赤口白牙信誓旦旦说方虚圣就算不来,也会赐字送礼,让我葛家与盛家门楣放光,让两个新人得虚圣祝福。现在呢?不仅虚圣连人都没见,城里的读书人也借口庆贺江君节纷纷躲避,有的连随礼都省了!和你们葛家沾边这么倒霉,谁还敢去你们那边凑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