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5页

盛博源轻叹一声,道:“微臣不敢隐瞒,方运之才,万世不出。臣下反复阅读这份草案十数遍,不得不承认方运果然是治世良臣。不说其它,只此追责一制,便如同一只大手钳住官员的喉咙。而且他竟然完全放弃吏部追责之权,交给监察院主导,吏部仅仅负责考评降等、降职、调职与裁定不得升迁的年限。不出意外,监察院将会逐渐倒向方运。”

“方运加强监察院职权,是否想借机掌控监察院,获得监察百官之权,更甚于柳山?”太后问。

盛博源犹豫片刻,道:“此事,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如您所说,方运在为掌权铺路。而另一种可能,便是方运纯粹只是进行革新,因为,从某方面来看,对官员进行追责,是一件好事。而且,此处革新古已有之,只是将其公开化和制度化,本质上没有大变。”

太后冷哼一声,盛博源沉默不语。

两人心知肚明,这追责制度,本身在抢夺君权。

在没有这项制度之前,国君若是不高兴,只要随便找个借口,就能把出错的官员贬职,甚至可一贬再贬。若是高兴,可以随便找个借口,让官员起复,很快官复原职。

第2440章 革新进行时

若是这项制度通过,形成明文规定,国君若是再敢肆意妄为,必然会遭遇官员对抗。

盛博源只说这追责制能限制官员,却只字不提其实也在保护官员。

太后心里清楚这追责制其实非常好,若自己是官员不是太后,绝对支持,但为了国君的权力,她却不甘心同意这份草案。

半晌,太后轻叹一声,道:“他小小年纪,哪儿来的如此才能,其中一些,仅仅有才能还不行,必须有丰富的经验。”

盛博源道:“葬圣谷中有大神异,人族可以上书山进行磨砺,那各族必然有磨砺之法,或许方运获得通天的大运,经历我们都未曾经历的事。所以,他学贯万族,知晓天下事实属寻常。”

“方运真是好运气啊。”

太后的语气充满不甘心,因为这些天她一直在思考,为什么那个之前只把从政当作圣道踏脚石的方运,现在却突然醉心权柄。

难道,他有什么隐秘的原因?

太后看了一眼那份草案,道:“我们能阻此事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