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也就不难理解德国对东星公司所做的了,林强生甚至还要感谢有美国人的干涉德国商业部门没有做出对东星公司采取制裁惩罚性政策,那个后果就更严重了!
那么,东星公司的发展又离不开超精密加工技术,如果现在不开始追赶发达国家的脚步就会步步受制,最后技不如人输掉市场!
情况非常严峻,随着改革开放国外的大量低端技术产品涌入国门,这些廉价技术产品在国内赚走了大量利润。反过来外国人把从中国赚来的钱再投入技术研发,人家的技术越来越先进,我们的市场却充斥了大量的低技术含量产品,自己的产品却没有竞争力渐渐退出市场。
这种最坏的情况一旦出现,不但让国内充斥了低端产品,而且还为人家的技术升级提供了金钱,而且这样还扼杀了国内科技进取的脚步。厂家赚不来钱就搞不了技术研发,没有技术研发就永远得买着人家的产品,接受着人家的技术。
长此以往下去中国就会走上一条被动的引进再引进的道路,被国外的技术扼杀了自己科研积极性后,中国市场只能成为外国技术的天下!
还有对东星公司来说,没有超精密加工技术就更别提研发什么技术含量高的芯片制造设备了,像什么光刻机、高清晰液晶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基片等等,一切都是妄想了!
第431章 精密工程
而现在想在国外买到高精尖设备也成了奢望,东星公司已经进入了各国政府的黑名单,包括设在国外的那些研究所也休想得到先进加工技术了。最起码在这几年内,东星公司是买不到新技术产品了!
几年时间,没准那时候的加工技术又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阶段,等不了几年时间东星的技术就会落后下去!
这时期国外的很多光电实验室正在加班加点的进行研发,很多实验室的科研人员都是两班倒甚至三班倒不间断的进行科研,东星公司怎么可能有时间拖延!
等杨万立和董方两位教授坐下后,林强生转过了头来面对几人说道:“教授们,我想现在对于东星公司来说,是到了最艰难的时刻,将来是龙头还是凤尾就看两位的了!”
他看了看董方教授和杨万立,他们两人都是东星公司负责机械研发的最高级研究学者,这倒不是他们的技术比别人更高,而是因为他们是参加东星最早的一批专家而且双方也有良好的合作关系。
林强生看着董方教授问道:“现在仿制工作进展到哪个阶段了?还需要多少时间能制造出和德国设备一样的加工精度?”
董方拿下眼镜胡乱的擦了一下重新戴上,说道:“德国设备的加工技术可以达到1μ以下尺寸精度,形状精度01μ以下,表面最大粗糙度001μ。目前我们的尺寸精度已经突破了15微米,但始终徘徊在12微米左右!”
林强生赶紧问道:“是哪方面有问题?”
董方教授看了看徐然学和李国贤,见他们两人也比较好奇东星的技术,于是声音低了低说道:“导轨控制方面,装配上,都要差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