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对杨宝树等人说道:“汽车企业要想好好的发展,必须注重产品品质管理,做到生产人性化,要善待工人,同样也要善待机器,只有企业管理者善待他们了,他们也才会善待企业!”
杨宝树和一些人,尤其是附近的工人,听到了林强生的话都安静了下来,这番言论在老国企人的心中简直太颠覆了,和他们以往的生产观念完全不一样,他们过去讲究的是有活就加班加点,苦干实干没命干,让人和机器休息,这还是第一次听说!
“小林,滨汽现在年产20多万辆轿车,他们没采用三班倒的生产方式吗?”杨宝树问道。
“现在滨汽、哈汽、广汽和邢汽都采用了二班倒的生产方式,尽量保证工人们的体力,把人搞累了搞乏了,对生产厌烦了,这样对汽车企业也没有好处,只有坏处!”林强生说道。
杨宝树默默的点了点头,在汽车产业方面他们成飞连新丁都不算,既然眼前就有个行家,那还是努力学习吧,他也期待着成飞上马汽车项目后能够大受欢迎!
“这几家工厂都是我们的三产车间,现在开辟出来用做汽车项目,有数万平方米,地方够大吧?”杨宝树问道。
林强生笑着点了点头,说道:“建个年产3万辆辆轿车的汽车工厂,算是够用了。但是要想做汽车产业基地,这点面积还是不够!”
杨宝树怔了怔,大笑着说道:“一步一步慢慢来,造汽车我们现在连走都不会,想跑还不得摔跤!”
林强生笑着摇了摇头,杨宝树还是不明白,汽车产业是要规模效益的,是要大投资大建设的,哪怕一下子投上个几亿美元也不多,在世界著名汽车企业当中很普遍,韩国现代在70年代初刚刚掌握低档汽车的生产,就敢投资1亿美元引进设备建设大型工厂,实现规模效益化,让现代的生产规模一下子扩大了很多倍,杨宝树想慢慢来,这也是国内汽车企业的通病,开始迈得步子不够大,勇气不够,没有韩国人发展企业的那种不成功就破产的精神!
林强生在参观当中,杨宝树也向他介绍了一些成飞的情况,六七十年代国内的军工企业就开始了自力更生,一方面自己自足,另一方面也是解决家属就业问题,几乎每个国有企业都建设了一批生产部门,到了改革开放后军工企业的三产规模已经发展得很大,有的已经成了大集体制企业,小集体更是不计其数。
哈飞曾经生产过脸盆、炒勺等产品,捡着什么生产什么,甚至一度被人笑话。而成飞也差不多,大集体套着小集体,旗下到底有多少个生产部门连上层也不清楚。
厂集体对杨宝树带回来的这个汽车项目还是很积极的,生产汽车赚钱啊,成飞的领导们对生产小轿车也很有兴趣!
杨宝树带着人参观了东星集团及其下属汽车零配件、发动机、变速箱厂,他们看到了现代化数控化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新时代的生产方式。
这给成飞的参观者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没了解之前他们还觉得生产汽车也就是那样,他们也有到哈尔滨偷师的打算,觉得自己凑一些加工设备,造车就会很容易,能有什么难的。
可是见到了人家的自动化流水生产线,见到了每月可以生产3万多台汽车的大型生产车间,成飞的参观者们震惊了,人家的厂子不是他们想的那么简单,攒设备肯定是不行的,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和以往那种传统方式有着本质的区别,这是跨时代的进步,他们就是想要仿造都无从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