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几家车企的产能增加,来自中央的产量限制政策的松绑,85年的轿车产量将要突破50万辆,60万辆也没有难度。
相应的,国家也停止了轿车的大规模进口,像波罗乃兹、拉达、伏尔加、菲亚特126,这些一度成为国民车的进口车即将退出舞台成为历史。
政府只保留了丰田皇冠、奔驰等豪华公务车的少量进口,同时边防部门也开始大力的打击沿海汽车走私活动,增加巡逻力度,扩大打击强度,为中国的汽车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现在国内已经有了北京吉普、上海福斯、滨汽、哈汽、一汽、广汽、邢台亚汽大宇、天津大发夏利等合资公司的成立,它们掀起了中国汽车合资过程中的第一波高潮。
与此同时,技术引进等方式也在不同的厂家进行着尝试。这一时期中国汽车产业,进入了吸纳世界著名汽车厂商技术的全新阶段。
当广州汽车厂的标致项目启动之时,中国汽车业也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力量也越来越强,各企业规模也进入了扩张期。
1985年,中国轿车的产量将超过50万辆,是1980年的十倍之多。也就是在这两年,汽车的生产给很多地方的经济带来了很大的拉升作用,国家也看到了这种利好的势头,中央决定把汽车产业定位为国家支柱型产业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
汽车业,尤其是轿车的制造和生产确实有着强劲的拉动经济的作用,只要生产10万辆轿车一年上百亿的收入,再高估也不为过。在汽车业被置于国民经济的重要地位后,计划发展汽车的省份一下子就骤然增加了很多。
许多地方省市在这两年上马了汽车项目,卡车、货车、小轿车、微型车,还有两轮的摩托车,嘉陵125、黄河125先后投产,地方上对于汽车产销的暴利刚开始认识不足,有滨汽和哈汽的例子,一下子重视了起来。
原来中央打算创建三大三小汽车产业基地的格局被打乱,有这两家成功的企业作榜样,谁率先的上马了汽车项目,谁就提前抢占了进入轿车生产企业的门票,汽车产业进入了第一个发展高峰期!
广州标致为广州汽车在全国的轿车规划中争得了重要一席之地,在后来的国家理顺汽车产业结构的规划中,奠定了自己重要的地位。
他们引进的车型是以标致504和505系列车型为主,504皮卡、504旅行车由于其拥有良好的耐用性和实用性,法国标致把这两种车大量出口到非洲和拉丁美洲,在非洲504更被称之为“道路之王”。
林强生也得知了广汽的计划,他们想先让504旅行车下线,法国标致将向中国出口全散件,在广州组装生产。广汽预计这种车型非常适合公检法,可以说是添补了国内的一个空白,销售应该不错。
而505是轿车系列,标致与广汽商定这款车将在86年向中国推出,法国人也看到了如火如荼的中国汽车市场,他们比日本人要好一点,最起码来仔细观察了国内市场,而日本人连看也不看。
法国标致发现中国的几家轿车企业实力虽然尚处于弱小,但生产的轿车车型却很世界化,一点也不落后于欧美车型,惊奇的发现他们的技术竟然还和欧美技术是同步的,这给了法国人当头一棒。
没想到遥远落后的中国的汽车业已经有了一定基础了,但法国人还是有着自己的傲慢的,他们年头长啊,想着这几家中国汽车企业发展时间不长,完全可以以自己丰富的经验碾压他们,法国的车型是世界最先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