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4页

工业民科[校对版] 好闲 1507 字 2022-10-28

吴春娟惊讶了:“啊?国务卷能赚钱吗?!”

张天娇点头说道:“这是上头那位的意思,你就别怀疑了,他什么时候错过!”

“哦!”吴春娟这才放下了疑心,上头那位自然指的是林强生,她也见到过,和张总的关系很好,有这层背景她也要想办法筹点钱,林强生那么大的人物也不能骗人吧。

第994章 流动的钞票

买卖国务卷,正是林强生制定的一项盈利策略,筹集到的资金总要找个地方投资。

1988年4月21日中国开放国务卷交易,当时的人民银行发出了“欢迎公民随时买进随时卖出”的鼓励,全国8个城市率先开放国务券买卖试点。但是,银行却禁止金融机构之间国务卷的流通,有些地市的价格高,有些地方便宜,这样就形成了价格差。

这让很多人看到了赚钱的机会,例如上海的“杨百万”,按杨的话来讲,国务券异地交易就是他带起来的,啥地方穷,啥地方就便宜。

最早国库券都是摊派的,政府、企事业单位摊派的最多,老百姓也都不愿意买国务券。

有些人国务券到手里急于兑现,可那时市场限制,在有些地方打折都卖不出去。

而有关系的人可以打八折抛售给银行,银行缺乏资金,一下子就用完了。这年头带着现金去买进国务券,银行能把你当救星一样供起来,而且还可以打九折,百元国务券90元卖你,有些地方银行更穷,卖得也更便宜,一些人抓住了这个机会,全国各地的跑,来回倒卖。

张天娇他们聚集起来的庞大资金不能放在手里,林强生要把它利益最大化,那么国务券买卖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投资渠道。

加上87年国务券大市场还没有启动,市面上少量流通的一些也非常便宜,这时间还没有人知道国家正在酝酿国务券交易改革,88年4月份就要启动。

有人或许有些疑惑,就算88年国务券市场开放,像杨百万靠着15的利润发了家,而张天娇等人却承诺给与客户30的利息,这里边的差额从哪里来?能赚到钱吗?

其实,接触过jizi、2的人就明白,机构承诺的高利息远比投资项目的利润高,何况大部分机构根本没有项目。其实很简单,为了维持这个利益链,原则永远是新人的钱补旧人的钱。陷入其中的人都会想自己是赚钱先走的那一个,不会成为最后的接盘侠,所以永远都有下家来接盘,这就是侥幸心理。

林强生做这种事情当然不会让它走了弯路,他也觉得自己能把控手底下的人,不会走错了道。这种东西干好了可以繁荣市场,惠及民生,他认为也只有他这样有良心的人才能为别人考虑,其实就连张天娇他也并不相信。

唯一让他担心的是聚集起来的资金量太大了些,可能会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或者一些人的觊觎,还好这不是林强生孤军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