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这不好几个菜都没怎么吃么,挺好的,就当改善伙食了呗。’
客户:‘你真是够意思。’听着这话,真有点感动。
我继续说道:‘哎,那咋办呢,在外面打拼不容易,俩人就得相依为命嘛。其实我哪有什么男朋友啊,是我自己吃罢了,我要攒钱寄回家,我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
我认识多少女孩都是这样,毕了业之后从小城镇来烟海,在高档的办公楼里做着白领的工作,不能再是大学时穿运动服背书包的样子了,要尽快融入到新的环境。
她们接受能力适应能力非常之强,不过两三年的时间,就完全看不出曾经的样子了。精致的妆容,拎着lv的手包,拿着ihone,各种名牌堆砌在身上,也学会抽烟喝酒逛夜店了,谈笑间都是最时尚最潮的话题,夹杂着英文岛文京片子,一股浓浓国际大都会精英范儿。
光鲜的往往是表面上的东西,真实场景也许是这样的:在散场之后,她们打车回到合租的房里,蹑手蹑脚地钻回自己的房间,地上横七竖八的鞋,沙发上堆满换洗的衣服,桌子上还有吃剩盒饭的泡沫盒子,疲惫了一天的女孩随手把包往床上一扔,衣服不脱妆不卸在床上刨个坑,呼呼就睡了。即使工资不高,生活很艰苦,但是也要把自己伪装的和周围的人一样,至少看起来不能比别人差。
我有次在一个聚会上和一个女孩聊了半天,叼着烟卷一口东海口音,我以为她是烟海人呢,后来一问才知道是我老乡。
我问她:‘你来烟海多久了?本地话说这么溜?’
她:‘一年多。’
我:‘……’
她:‘哎,姐,这都是没办法啊。我跟你讲,我原来不抽烟,工作做得比别人差点。后来才知道,那些资深的老员工聊创意的时候都是在阳台上边吸烟边谈的,你说我能在旁边干杵着么?同样啊,说烟海话,客户对你的信任度就高,你要整一口方言试一试,啧啧。’
这真是一个再普遍不过的现象了,要想融入周围,有时候就必须要改变自己,这种改变不单单体现在语言、打扮、行为习惯,而是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更包括了一个人的思维方式。
一个小城镇的人刚刚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工作,会有很多看不惯和不适应的地方,受本地人的排挤、融不到老员工的圈子、囊中羞涩无法和其他人一样去购物……
甚至会有人白你一眼儿,骂你一句:土鳖。
太多太多的困难会让你觉得周围的人太势利了,太冷漠了。这城市里仿佛充斥着浮华和虚荣,你甚至会厌恶身边的每一个人,但是,你无法逃避,这里虽然看不到希望,可回到家乡小城镇没有背景就意味着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