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他一头金黄发,还以为本体是什么动物,没想到竟是因为此时过秋,银杏叶黄,这才满头金黄色。
那面容稍显年轻的虚心眉,发青紫的大妖,捋着稍显稀疏的胡须上前沉吟道:“岁寒不惧度千秋,我声瑟瑟寄哀愁。狂风卷过仍傲首,不染尘嚣自风流。北峰悟道五音奏,碧虚郎君慕仙游。”
玄玄子幽幽一叹,一群妖怪都这般才华横溢,满腹经纶,就连介绍也是出口成章。
他不禁有些后悔,自己说的太简陋了,要是重新介绍不知道会不会显得太刻意?
卜测心中又生疑惑,这几个大妖竟然都是树木成精,碧虚郎君虽是竹子,但也同属树木。
这难道是巧合?
同一地方,几乎也是差不多的时间,这么多的树木开了灵智,若单纯说巧合怕是说不过去。
而且卜测觉得,可能当时开了灵智的还并非只有它们几个,实际数量或许会更多。
它们是留下来的,可能还有离开的,或者陨落在天劫之下。
看来这变故要追述到千年之前了,这几个大妖怕是也难以解答。
卜测捋着胡须,又问道:“万物生来习性各有不同,何以几位都这般喜爱诗书?”
一个妖怪文气旺盛也就算了,这一个两个都是这般,难道也是巧合?
卜测不相信会有这么多的巧合,同一时间发生,其中必有缘由。
金发妖灵寿公言道:“仙尊所言甚是,然,我等灵智生出之时,便对人文书籍心生向往,此后偶然得书,不需师承教导,便可明其中文理。”
“四百年前,我等均从本体脱困而出,会聚一堂,更因诗书结下情谊。我等好友性情相投,皆为酷爱诗书,厌倦凡尘,故此结伴在此读书苦修,不理山外之事,也从未曾踏出山林半步。”
灵寿公解释了下,以免卜测误会它们纵容同类为恶。
它们虽然知道山外常有小妖作恶,在人类之中为患,但因只爱诗书,懒得理睬人间事,所以从未管过山外闲事。
卜测点头道:“几位不必这般拘谨,卜某前来,并非问罪,只是想解答心中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