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汽车,放大五倍以后哪里能拿出来,要知道,放大以后材料的本质是不变的,那么大一个铁家伙也没法开啊——轮胎都顶不住!
而增强功能就不同了,这是属于本质上的改变
为了验证,他还专门拿了一些钢试验了一下,第一天使用打卡功能增强后,韧性增强了一成,同时给出了材料配比:铁92181,锰0733,碳2165……
第二天用同一块钢材试验,却是耐磨性增加了一成,材料配比也有了微调。
连续试验了六天,三天天是增加耐磨度的,一天增加韧性,一天增加抗腐蚀性,还有一天是增加的可塑性。
到第七天的时候,却是提示同一块材料最多增强六次。
于是何雨柱又换了一块同一种材料进行增强试验,结果这一次试验却是韧性增强了两次,硬度增强了一次,耐磨性增强一次,抗热性增强了一次,延展性增强一次。!
虽然过程有点不可控,不过却增加了材料的多样性。
等做第三次试验的时候,他就改变了策略,选择了一根长条状的钢材进行了试验,第一次增强以后,就切割下来一段,用记录原材料配比的纸张包起来放到空间里,再把剩下的材料一分为二,接着分两次试验,试验以后每一根都截下一小节,同样用记录显示出来的材料配比的纸张包起来。
接下来还是相同的操作,理论上都增强到六次到六次以后,可以得到63种材料配比,也就是63种新材料。
只是说理论上可以得到63种新材料,而不是说绝对得到,是因为增强是不可控的,有可能出现一样的材料。
不过从开始试验到何雨柱做了拖拉机厂的厂长,也有一个多月了,去掉前两次试验的时间,也有接近一个月,中间才有一个配方是雷同的。
不过根据增强的次数越多,出现重合的可能性越大来说,以后出现重合的概率会越来越高的,最后能得到50种新金属就不错了!
把增强以后切割下来的钢材编上号码,然后交给研发部门,让他们测试一下各种加工以后的性能,看看这些钢材有多少适用的,适用在哪些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