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生活在这片山村里的都是淳朴得不能再淳朴的农民,唐锋仔细看了看,年轻人没有几个人,剩下的大多数上了年纪的老人和还在读书的小孩。
唐锋暗叹了一声不容易啊,生活条件这么艰苦,如果真要在这里住上几十年恐怕得被逼疯,唐锋没有浮屠和尚那种疯癫的气势,也没有他隐忍几十年的决心,他只是觉得每一个人不愿意离开固有的地方,总有些难以忘怀的情节。
就如同当地的老人说,他们愿意留在这里,并且让子孙都留在这里,是因为要守着一个魂,一个功德无量的先祖之魂。
山村里年纪最大的老人已经八十九岁高龄,前两年差点一百岁的老汉辞世,他便成了当之无愧的老村长,即便外人根本不知道这里的具体情况。
老人将深藏在心里的故事娓娓道来,唐锋和陈紫川像他的一对孙儿一般蹲在老人脚边,静静地听着,很多年轻人会觉得这样做太操蛋,谁愿意听一个老不死的絮絮叨叨,讲上半天。可是唐锋觉得十分有这个必要,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如果唐家没有唐润天这个老爷子,说不定唐锋到现在都还不开窍。
老人说出来的道理都是经过时间实践论证的,邓爷爷曾经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他们口中的道理不见得有多么华丽,但一定是最最普通、浅显和实用的。
唐锋在听之前就隐隐约约觉得墓碑老神仙和这个小山村恐怕有很大的渊源,他和陈紫川按照浮屠和尚的说法找到这里就看见了这么一个小山村,而现在又听老人说在守着一个魂,这个魂是不是就是墓碑老神仙呢?
老人说,知道唐锋他们要来,今日刻意地等在这里。
唐锋心里一惊,瞬间就明白过来,这些人就是认识墓碑老神仙的。
老人颤颤巍巍站起来,手里的土烟还在冒着徐徐青烟,他手指着一个方向说道:“那是我们的一片坟场,里面最不起眼,最破败的小土包就是墓碑先生的坟墓。据我们的长辈说,墓碑先生死的时候刻意不让后人给他建好的坟墓,只是希望化作黄土,后来我们就按照他老人家的说法,没有刻意地弄,简简单单,多年风吹雨打,早就看不出模样,每年清明,我们都会加一次黄土,渐渐地那里就成了小土坡。”
老人说着说着就老泪纵横,他们那个年代的人对情谊的看重不单单是抛头颅洒热血,还有一种浸透入骨子里的地方思想——认根。
俗话说,落叶归根,人要有根才能归,那些叫嚷着外国的月亮比较园的王八蛋死了都进不了祖坟,他们一辈子就只配给别人提鞋。
这里显然是一处绝佳的风水宝地,至少上百年的时间不会变,灵气十足,郁郁葱葱的树林并不遮挡阳光,在森林里洒下的这一片光阴很适合地照亮了整个山村,特别是那一片坟场。
经过一番了解,唐锋惊讶地发现从这个小地方走出去的大人物委实不少,有几个人的名字更是出现在了人大会或者政协会里!
如果不是墓碑老神仙安葬在这里,唐锋很难理解怎么可能有这种事情发现,一个村子走出了人才,可是山村仍然是山村,依然是老样子,一样的贫穷和落后。
现在唐锋明白了,是认根,有墓碑先生在的地方才是他们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