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页

凤鸾殿内,冯乐儿换上舒适的便袍坐于书桌后,拿起奏折便要开始批复。

青儿正端着一碗红枣汤进来,一看见冯乐儿又开始工作,急忙上前将碗放下后,一把夺过冯乐儿手里的奏折,不满地说:“娘娘!您这几日来昼夜不停的批阅奏折,也该好好歇歇了!或者,您也可以试着把这些奏折让陛下来批复一下,锻炼一下他也好呀!”

冯乐儿揉了揉眉心,面色颇显疲惫,道:“弘儿品性太过单纯,难以辨别人心,容易受人摆布,如若把治国这么大的事情交予他的手上,哀家实在是不放心。而且……”冯乐儿一想起,忍不住叹了口气。

青儿每日陪着冯乐儿,一见冯乐儿这表情,马上就知道冯乐儿在担忧着什么,马上也跟着蹙眉道:“娘娘是又在担忧京兆王和武王的事情吗?”

冯乐儿眉心微蹙,缓缓站起,踱到窗前。窗外,皓月当空,夜色如墨,清风徐徐。

是啊,他们两个。一代帝王尚且需要上测天命,下通人事,左右权衡,或韬光养晦,或忍辱负重、布局权谋,更何况她一个女人带着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

难啊!拓跋濬,为了守住天下,守住大魏的江山,守住天下千千万万的黎民百姓,我真的好为难,好累……

拓跋子推、赫连昌、还有南朝的萧赜、薛渊这些人曾经都是你我的助力,可此刻也是我需要去左右平衡的对象。

你可知道,当日焚烧你的时候,我多想就此在大火中与你同眠而去,不再受到这诸多纷纷扰扰?

可是弘儿还尚未长大,尚且无能处理政事,子推又沉稳有余,谋略不足,难以担当治国安邦大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