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最后的稻草

随后,郑綮屡次上表推辞,称自己才疏学浅,难当大任,请圣上另择高明。昭宗不准,必须来上班。

郑綮无奈,只好硬着头皮上任到差。对宰相之位如此谦让的,郑綮同志也是古今第一人了。

强扭的瓜不甜。

三个月后,郑綮坚决辞职,“乞骸骨”,昭宗批准。

随后,昭宗又提名了一位高级知识分子做宰相,翰林学士承旨(替皇上起早诏书)李谿。

李谿同样有个外号,“李书楼”,不同于戏谑型的“歇后郑五”,“李书楼”是个褒扬型外号,意思是夸他藏书多。李谿是有名的藏书家,家有藏书万余卷,他的后人也酷爱藏书,曾斥巨资一百贯,广求天下书籍,并建有专属藏书楼,名曰“万卷书楼”,该楼历经唐、宋、元三代,明朝时遭到破坏。

爱藏书,更爱读书,博学广通,文章秀绝,一举便登进士第,后拜翰林学士。曾做过昭宗皇帝的老师。

黄巢之乱时避乱在外,李煴篡位时曾征召他入朝为官,被他拒绝。

有文化,又忠于朝廷,不效伪命,很符合昭宗的用人标准。因此被昭宗提拔为宰相。

提拔李谿的消息传来,崔昭纬担心自己被分权,所以很不高兴。于是便教唆另一位高官刘崇鲁上演了“掠麻罢官”的闹剧。

【掠麻罢官】

李谿不仅博闻强识,文思隽永,更是昭宗皇帝的老师,所以很受昭宗器重,被昭宗视为心腹重臣,寄予了他无限的厚望。

崔昭纬对此很是忌惮,认为李谿是昭宗用来制衡自己的一枚棋子。崔昭纬要穷尽所能,来阻止昭宗的战略布局。

宣制之日,满朝文武排班肃立,静听宦官宣读诏书。突然,刘崇鲁从班列中冲出来,一把抢下诏书,放声大哭。

群臣惊愕,宣诏宦官惊愕,天子惊愕。

昭宗问他失态的缘由。

刘崇鲁哭道:“李谿乃是奸邪小人!只因抱了杨复恭、西门君遂等宦官的大腿,才被推荐入翰林院。杜让能是怎么死的,陛下不记得了吗?他这种人根本不配做宰相,否则将会危害江山社稷啊!”

刘崇鲁冒着惊驾之罪,以如此激烈的行为阻挠程序的进程,其实他只是台前的小丑,而阻碍李谿拜相的真正幕后黑手则是崔昭纬,崔昭纬的力量源泉是把控朝廷的关西集团,这些默不作声的大佬才是昭宗的顾虑。

刘崇鲁与崔昭纬动静结合,给昭宗施加了难以承受的压力。

重压之下,昭宗取消了李谿的任命,将其贬为太子少傅,以作权宜之计。

李谿接下来的做法,就有些斯文扫地了,不像是文化渊博的藏书家、帝师,而更像一个泼妇,两个月之内,一连呈上十封奏章,为自己辩护,并反击刘崇鲁,言辞激烈,把刘崇鲁一家上下骂了一个遍,

“刘崇鲁的爸爸刘符,因贪赃枉法,畏罪自杀;他弟弟刘崇望,跟宦官杨复恭眉来眼去;而他本人更是曾在大庭广众之下,向田令孜下跪磕头,还替逆贼朱玫起草李煴的劝进表。现在他反倒污蔑我结交宦官,贼喊捉贼啊!贼咬一口,入骨三分。

即便我没有当宰相的才能,刘崇鲁也应该按部就班地上疏弹劾,怎么能够在金銮殿上抢夺诏书、恸哭流涕呢?成何体统?在金銮殿上大哭,多不吉利啊,分明是诅咒国运!”

如此这般,这般如此。

于是昭宗各打五十大板,也下诏贬了刘崇鲁的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