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人类共有的智慧。例如约克郡的老乡们移民到北美新大陆,就取名为“新约克”(纽约,newyorkcity);奥尔良老乡们的“新奥尔良”。
除了为新移民山寨故乡之外,韩延徽还制定了一个大福利:政府帮你脱单。史籍记载:“又为定配偶,教垦艺,以生养之。以故逃亡者少。”
小伙子们,政府帮你介绍老婆,解决婚姻问题;再教你开荒种地,解决就业问题;轻徭薄赋,最大化提升幸福指数……还等什么,快来塞外安家吧!
中原地区的长期动荡与塞外契丹招贤纳士的联合作用之下,中原汉人大量涌入草原,“闯关东”成为了潮流。
按照历史规律,中原王朝(唐)衰微,逐渐失去对北方草原的控制,游牧民族(契丹)趁机完成资源整合,接下来就要南侵了。
史书在描写刘仁恭的时候,说刘仁恭翻越摘星岭奇袭契丹主力,又不讲武德地摆下“牛酒之会”骗擒契丹王子,还放火烧牧草,导致契丹不敢南侵。我们前文分析过,这种主流说法太过于自我,片面强调中原文明的主观能动性,忽略了契丹自身因素。契丹在刘仁恭时期不南侵的真正原因,是忙于整合塞外资源,无暇南顾。
一直到了如今的李存勖时期(幽州地区归属),契丹虽偶有小动作,也仅仅是局限于小规模剽掠,只伤毛发,未触及筋骨。
对此,很大一部分人士给出的解释是河东政权为了与朱温集团争雄而厚结契丹,例如李克用先后两次与耶律阿保机结拜为异姓兄弟,李存勖上台后,也以叔父礼待耶律阿保机、以婶娘礼待述律平。
显然,这同样是忽略了契丹自身的发展。契丹尚未完成北方的资源整合,这才是不南侵的根源。
契丹的战略是先易后难、先北后南。
让耶律阿保机制定这个战略的,是基于三大主要因素:
一,实力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