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有人向李存勖推荐了唐朝尚书左丞薛延珪、太子少保李琪。
郭崇韬大为惶恐,于是抨击薛延珪肤浅,徒有虚名、华而不实,指责李琪心胸狭隘、阴险狡诈……随后,郭崇韬给出了自己中意的人选:“抬棺六臣”之赵光逢的弟弟——赵光胤。宰相豆卢革也推荐了韦岫的儿子韦说。
韦说性格内敛,低调谨慎;而郭崇韬自己推荐的这位赵光胤,性格轻浮,爱出风头。历史对这二位的评价并不高,婉转点儿也是德不配位、尸位素餐、占着人位儿不干人事儿……
这两人与宰相豆卢革一样,非常弱势,郭崇韬对他们颐指气使,他们只能唯唯听命,任由郭崇韬秉政。
架空宰相,说到底,也只是得罪屈指可数的几个人而已。真正让郭崇韬得罪整个文官集团的,则是大规模裁员降薪运动。
李存勖因严重的财政赤字而有意缩减三公开支,最立竿见影的方法当然就是大裁员,美其名曰裁汰冗官冗员,而这个的棘手工作就交给郭崇韬来处理。
毫无疑问,这是个得罪人的活儿。经过一番大刀阔斧的裁员、降职、降薪之后,满朝文武都对郭崇韬侧目。
在此期间,豆卢革、韦说曾私下对郭崇韬说:“郭子仪祖籍是代北人,后来才迁居华阴,您家世代居住在雁门,莫非您是郭子仪的后裔?”
其实这是豆卢革、韦说诚心恶心郭崇韬。乍听起来像是阿谀奉承,实际则是不带脏字地损他。
因为郭崇韬出身寒微,根本不是什么名门望族,更与郭子仪毫无关系,那时候代北、雁门地区是帝国北疆,地接北虏,相当于边远山区。真正名门之后的豆卢革、韦说诚心拿祖籍、门第来寒碜郭崇韬,真正要表达的意思是:您是个穷乡僻壤来的乡巴佬!
郭崇韬被“乍一听”迷晕了,居然一本正经地顺杆儿爬,很严肃地说道:“哎——您要是不说,我还真差点儿忘了。我听我爸爸说过,我们家还真跟郭子仪有点儿关系,他老人家与郭子仪只差四辈儿。”
“哟——”豆卢革、韦说索性耍猴耍到底,故作惊讶、惊喜状,“这么说,您是郭子仪的孙子喽?”
“重孙……玄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