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老兄复来2

稍作整理归纳,便会发现其中的吊轨之处:在所有史籍中,对王延翰的记载都是寥寥数言的简单概括,并且他的妻子崔氏还被分配了一半的戏份。然而在这惜字如金的简短史料中,也会有发人深省的字眼:

“延翰为人长大,美皙如玉”——《新五代史》

“延翰为人长大,美皙如玉而好读书,通经史”——《十国春秋》

联想一下,“面如冠玉”通常是何种人物的脸谱化描写。

再者,王延翰袭位之初,就平定了规模达两万人的陈本变民集团。王延翰真的无能吗?

指责王延翰不能兄弟相容,把弟弟王延钧外放到泉州。把弟弟外放到地方,算心狠手辣吗?比起软禁在“十六宅”或者直接杀掉,王延翰的做法真的是很仁慈了,让弟弟去地方做刺史,让他握有兵权,而不委派监军、不指派亲兵卫队予以监视、约束。

王延钧在王延禀斩首王延翰之后,才进入福州,一说是当天就进了,另一说是次日才进。真那么巧?偏偏让王延钧有完美的不在场证明?

最关键的问题,是二人起兵的原因。从现有史料来看,似乎就是单纯的“看你不爽”,我个人认为,王延翰之死比朱友珪之死还要诡异。

无论其中有何种阴谋,总之,王延钧在王延禀的大力拥护下,顺利推翻了王延翰的统治,成功取而代之。

王延钧上台后,改名为王鏻,老规矩,沿用王延钧。

后唐李嗣源任命王延钧为威武军节度使、守中书令、册封琅琊王,其实册封的头衔、官衔很长,什么金吾卫大将军啦、检校太师啦……我们只挑几个有代表性的。

王延钧随后进贡了一些土特产,如犀牛角、香料、海鲜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