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晚,孟知祥又使用了最擅长的技能:写文章。
命李昊起草,大意是向东川人民解释事情的来龙去脉,千错万错,都是董璋一个人的错,东川百姓大可不必惊慌;同时也给董璋写了一封信,向他表示慰问,并说自己打算亲自去梓州拜访他,“询负约之由,请见伐之罪”,把灭国说得如此大义凛然。
次日,孟知祥与赵廷隐在赤水会师,随后,孟知祥返回成都,命赵廷隐对东川完成最后一击。
董璋逃回梓州,肩舆入城。王晖出城迎接,扫视一眼狼狈落魄的董璋,惊问道:“大帅率领东川全部精锐倾巢出动,如今……怎么就回来不到十个人,发生了什么?”
董璋泣涕不能答。回到府衙后,正要干饭(话说董璋这胸怀真够宽广的,这时候居然还有心思吃饭),王晖跟牙内都虞候董延浩(董璋之侄)率领三百武士,呐喊着冲进来,发动了兵变。
董璋急忙带着妻子儿女登上城楼躲避。
在鸡踪桥大溃败时,董璋就知道自己必死无疑了,于是就让自己的儿子董光嗣投降西川,以为董家留下香火。董光嗣哭道:“自古以来,岂有父杀而求生者乎?宁愿与父同死!”于是就跟董璋一起逃回梓州。
如今,东川内部果然出了叛徒,危急时刻,董光嗣悬梁自尽。
董璋顾不得悲痛,奋力跑到北门城门楼上,呼喊指挥官潘稠,平叛护驾。
潘稠答应着,呼叫了十几名贴身勇士,跑上城门楼,一刀砍下董璋的人头,又割下董光嗣的人头,一起交给了王晖。
王晖随即向西川献城投降。
赵廷隐接管梓州,封存府库,等候孟知祥;李肇则在这时才将东川信使斩杀,奏报孟知祥,表明自己“抗争到底”的决心。
王晖,初事王建,累有战功,王宗衍即位后,官至集州刺史。